语音讯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alagasy language 语音讯息

语音讯息

#语音讯息|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部分  国际音标(IPA)及有关语音组织网址

国际语音协会网址:

https://www.internationalphoneticassociation.org/

国际音标网址:

http://home.edo.tu-dortmund.de/~hoffmann/PDF/IPA_Kiel_2020_tooltips.pdf

https://linguistics.ucla.edu/people/keating/IPA/IPA_Kiel_2018_full.pdf

https://www.internationalphoneticassociation.org/sites/default/files/IPA_Kiel_2015.pdf

Jonathan Dowse制作的国际音标发音网址:

https://jbdowse.com/ipa/

UCLA的Keating教授的交互式国际音标:

https://linguistics.ucla.edu/people/keating/IPA/inter_chart_2018/IPA_2018.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国际音标带声音文件网址(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

https://web.uvic.ca/ling/resources/ipa/charts/IPAlab/IPAlab.htm

国际音标带声音文件网址:

http://www.internationalphoneticalphabet.org/ipa-sounds/ipa-chart-with-sounds/

国际音标带声音文件网址(加拿大约克大学):

http://www.yorku.ca/earmstro/ipa/index.html

国际音标带声音文件网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PA_pulmonic_consonant_chart_with_audio

Paul Meier链接的Perter Ladefoged的国际音标发音:

http://www.paulmeier.com/ipacharts/

P. Ladefoged等A Course in Phonetics(第7版)的国际音标发音链接:

https://corpus.linguistics.berkeley.edu/acip/

https://www.ipachart.com/

John Esling制作的国际音标(IPA)APP程序(iPA):

http://web.uvic.ca/ling/resources/ipa/charts/IPAlab/IPAlab.htm

http://www.uvic.ca/humanities/linguistics/resources/software/ipaphonetics/index.php

https://itunes.apple.com/us/app/ipa-phonetics/id869642260?mt=8

Glasgow大学Janet Beck国际音标带声音文件(带有侧面示意动画):

http://www.seeingspeech.ac.uk/ipachart/display.php?chart=1&datatype=3&speaker=1

东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音标带声音文件:

http://www.coelang.tufs.ac.jp/ipa/consonant_pulmonic.php

LH Wee制作的国际音标(IPA)APP程序:

Http://ulip.hkbu.edu.hk/apps/

赵元任先生国际音标发音下载地址: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268835

世界语言中的国际音标实例:

https://richardbeare.github.io/marijatabain/ipa_illustrations_all.html

SIL提供的国际音标声音学习帮助程序下载地址:

http://www-01.sil.org/computing/ipahelp/ipahelp_download.htm

国际音标练习与标写:

http://www.ipatrainer.com/

国际音标在线输入键盘数种:

http://westonruter.github.io/ipa-chart/keyboard/

http://ipa.typeit.org/full/

http://www.lfsag.unito.it/ipa/editor.html

http://r12a.github.io/pickers/ipa/

http://www.i2speak.com/

云龙国际音标输入法下载地址(本站):

http://www.globalaccentchinese.com/uploads/script/20180204115901893.zip

http://www.globalaccentchinese.com/uploads/script/20180204115932899.zip

潘悟云国际音标(IpapanNew)字体文件(本站):

http://www.globalaccentchinese.com/uploads/script/20180204120518815.zip

汉语拼音-国际音标转换工具:

http://py2ipa.sourceforge.net/

国际音标转换为语音(语音合成):

https://itinerarium.github.io/phoneme-synthesis/

http://espeak.sourceforge.net/

https://www.eckher.com/c/21hf103jp3

http://ipa-reader.xyz/

https://cloud.ibm.com/docs/text-to-speech/SSML-elements.html#phoneme_element

https://www.cnet.com/tech/computing/how-to-install-and-use-mac-os-x-lions-high-quality-speech-voices/

https://www.lfsag.unito.it/ipa/converter_en.html

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Phonetic Association of China):

http://www.phonetics.org.cn/

粉色长号(Pink Trombone)手工语音合成:

https://dood.al/pinktrombone/

第二部分  语音研究重要期刊网络地址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社网址:

http://www.sciencemag.org/

Science网址: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

英国自然Nature杂志社网址:

http://www.nature.com/

Nature网址:

http://www.nature.com/nature/index.html

http://www.nature.com/nature/current_issue.html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网址:

http://intl.pnas.org/

美国语言学会会刊Language网址:

http://www.linguisticsociety.org/lsa-publications/language

Language在出版方Project MUSE上的网址:

https://muse.jhu.edu/journals/language/

大不列颠语言学会LAGB网址:

http://www.lagb.org.uk/

英国语言学会会刊Journal of Linguistics网址: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action/displayJournal?jid=LIN

语言类型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Linguistic Typology)网址:

http://www.linguistic-typology.org/

https://www.degruyter.com/view/j/lity

Lingua在Elsevier网址:

https://www.journals.elsevier.com/lingua/

《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网址:

http://www.cuhk.edu.hk/journal/jcl/pub_cl_vol.htm

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网址:

http://www.ling.sinica.edu.tw/

《語言暨語言學》(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网址:

http://www.ling.sinica.edu.tw/LL/zh/News

《国际语音协会会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网址: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action/displayJournal?jid=IPA

https://journals.cambridge.org/action/displayAbstract?fromPage=online&aid=9615216&fulltextType=XX&fileId=S0025100314000425

Journal of Phonetics在ScienceDirect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954470

Phonetica在Karger网址:

http://www.karger.com/Journal/Home/224275

Phonetica在Degruyter网址:

https://www.degruyter.com/search?query=Phonetica

The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网址:

http://scitation.aip.org/content/asa/journal/jasa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Phonology网址:

http://www.labphon.org/

Laboratory Phonology(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Phonology)在Degruyter网址:

https://www.degruyter.com/view/j/labphon(2015年之前)

https://www.journal-labphon.org/issues/(2016年之后)

Clinical Linguistics & Phonetics(《病理语言学与语音学》)在Taylor and Francis Online网址:

http://www.tandfonline.com/loi/iclp20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Signal Processing (EURASIP)和 the Internationa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SCA)主办的Speech Communication网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speech-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Voice(《嗓音杂志》)网址:

https://www.jvoice.org/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journal-of-voice

Phonology: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phonology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https://www.tandfonline.com/journals/plcp20

Glossa(Lingua的editors在2015年辞职后创建的新期刊):

https://www.glossa-journal.org/articles/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11049

语言学中外文重要期刊目录一站式阅览:

https://lingpress.com/

第三部分  语音/语言研究资源网址

Keith Brown主编的《语言与语言学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 Linguistics)在ScienceDirect网址: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referenceworks/9780080448541

美国北卡洛琳娜大学Jennifer Smith教授收集的语音研究资源网址:

http://www.unc.edu/~jlsmith/ling-resources.html

公立巴塞罗那自治大学西班牙语言系Joaquim Llisterri教授的语音学网络资源汇总:

http://liceu.uab.es/~joaquim/phonetics/fon_gen/Rec_fon_web.html

伦敦大学学院言语科学教授Mark Huckvale个人网站:

http://markhuckvale.com/

言语、听觉及语音科学研究资源和工具:

http://www.phon.ucl.ac.uk/resource/software.php

伦敦大学学院许毅教授主页:

http://www.homepages.ucl.ac.uk/~uclyyix/

台湾中正大学James Myers教授收集的语音研究资源网址:

http://www.ccunix.ccu.edu.tw/~lngmyers/phonoresources.html

国际暑期语言学院(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网址:

http://www.sil.org/

the Open Language Archives Community(OLAC)网址:

http://www.language-archives.org/

民族语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19th edtion. Lewis, M. Paul, Gary F. Simons, and Charles D. Fennig (eds.). 2016.))网址:

http://www.ethnologue.com/

世界语言(about world languages):

http://aboutworldlanguages.com/

Asya Pereltsvaig制作的世界上的语言(LOTW)网站:

http://www.languagesoftheworld.info/

Corpus and language statistics for corpora of the Leipzig Corpora Collection: https://cls.corpora.uni-leipzig.de/en

Max Planck研究院演化人类学研究所跨语言关联数据(Cross-Linguistic Linked Data,简称CLLD。网址:http://clld.org/)数据库系列:

(1)世界语言结构地图集(WALS):

http://wals.info/

 

(2)世界语言、语系、方言大全(尤其偏重于所知甚少的语种):

http://glottolog.org/

 

(3)相似性自动判断程序(ASJP)数据库:

http://asjp.clld.org/

 

(4)世界借词数据库:

http://wold.clld.org/

 

(5)世界音系清单大型数据库(Phoible Online):

http://phoible.org/

 

(6)皮钦语与克里奥尔语结构地图集(Atlas of Pidgin and Creol Language Structures, APiCS):

http://apics-online.info/

 

(7)世界词典、辞书系列数据库:

http://ids.clld.org/

 

(8)多语动植物词汇数据库:

http://tsammalex.clld.org/

 

(9)世界范围词缀借入调查数据库:

http://afbo.info/

 

(10)英语变体电子世界地图集:

http://ewave-atlas.org/

 

(11)比较苏语(北美印第安人语言)词典:

http://csd.clld.org/

 

(12)南美土著语言结构在线:

http://sails.clld.org/

Max Planck研究院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语音比较——探索跨语言语音的多样性”数据库:

https://soundcomparisons.com/#home

英国《卫报》濒危语言全部名单:

https://www.theguardian.com/news/datablog/2011/apr/15/language-extinct-endangered

国际暑期语言学院(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Kenneth S. Olson个人网址:

http://www-01.sil.org/~olsonk/index.html

《中国语言学报》(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资源网址:

http://www.cuhk.edu.hk/journal/jcl/res_elec.htm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音系音段清单数据库(UPSID):

http://web.phonetik.uni-frankfurt.de/upsid.html

http://phonetics.linguistics.ucla.edu/sales/software.htm#upsid

P-base 3(音系交替与分布模式数据库):

http://pbase.phon.chass.ncsu.edu/

世界音位配列(音节结构)数据库(World Phonotactics Database):

http://phonotactics.anu.edu.au/

伯克利跨语言声调数据库(XTone):

http://xtone.linguistics.berkeley.edu/index.php

莱顿重音、重读类型数据库( StressTyp2):

http://st2.ullet.net//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音实验室语音资源:

http://archive.phonetics.ucla.edu/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音实验室软件(UCLA Phonetics Lab Software):

http://www.linguistics.ucla.edu/faciliti/sales/software.htm

世界语言地图:

http://www.muturzikin.com/

世界上的语言(LOTW)语言地图网址汇集:

http://www.languagesoftheworld.info/language-maps

世界语言的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SSWL):

http://sswl.railsplayground.net/

世界颜色调查(World Color Survey)数据库:

http://www1.icsi.berkeley.edu/wcs/

http://www.wonderfulcolors.org/blog/basic-color-terms-their-universality-and-evolution-by-berlin-and-kay/

德国Johann-Mattis List的个人网页(收集有《诗经》押韵查询、世界语言概念网络系统、词汇共时联系数据库、应用于语言计算分析的多种Python程序等语言资源):

http://lingulist.de/

词汇共时联系数据库(CLICS):

http://clics.lingpy.org/main.php

语言发生学近似度计算器:

http://www.elinguistics.net/Compare_Languages.aspx

Fromkins言语错误数据库(Fromkins Speech Error Database):

Fromkins Speech Error Database

5000种以上语言中的数字(1-10)数据库:

http://www.zompist.com/numbers.shtml

The Rosetta Project人类语言公共数字图书馆:

http://rosettaproject.org/

马提索夫数据库汉藏语言核心词数据库:

https://stedt.berkeley.edu/

P. Ladefoged等A Course in Phonetics(第7版)的声音、影像资料:

https://corpus.linguistics.berkeley.edu/acip/

Omniglot文字与语言在线百科:

http://www.omniglot.com/index.htm

世界文字资源网(scriptsource):

http://scriptsource.org/cms/scripts/page.php?&id=

Praat脚本共享在线资源:

http://www.linguistics.ucla.edu/faciliti/facilities/acoustic/praat.html

http://www.helsinki.fi/~lennes/praat-scripts/

帕维亚类型学数据库(The Pavia Typological Database):

http://www-3.unipv.it/paviatyp/

http://www-3.unipv.it/paviatyp/links.html

类型学数据库系统(Typological Database System):

http://languagelink.let.uu.nl/tds/static/databases.html

Frans Plank教授的语言共性研究文档:

http://typo.uni-konstanz.de/archive/intro/index.php

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m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网址:

http://corpus.byu.edu/coca/

美国国家语料库(American National Corpus):

http://www.anc.org/

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

http://www.natcorp.ox.ac.uk/

华盛顿大学英语口语研究资源:

http://faculty.washington.edu/dillon/PhonResources/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汉藏词源字典与汇编(The Sino-Tibet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and Thesaurus,STEDT):

http://stedt.berkeley.edu/

普林斯顿大学制作的英语词汇数据库WordNet:

http://wordnet.princeton.edu/

全球“词语网络(WordNet)”联盟:

http://globalwordnet.org/

国际儿童口语语料库(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网址:

http://childes.talkbank.org/

(可参看Brian MacWhinney,中文版《国际儿童语言研究方法——Childes国际儿童语料库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许文胜、高晓妹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斯坦福开放儿童语言词汇数据库(wordbank: an open database of children's vocabulary development)网址:

http://wordbank.stanford.edu/

国际暑期语言学院(SIL)语言学英文术语(Glossary of linguistic terms)网址:

http://www-01.sil.org/linguistics/GlossaryOfLinguisticTerms/

中国古代典籍文献、字词典检索“国学大师”网:

http://www.guoxuedashi.com/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提供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英双语三个语料库的检索: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

300种以上语言打招呼用语:

http://users.elite.net/runner/jennifers/

400种印欧语系语言的数字:

http://rjschellen.tripod.com/IENums.htm

世界340种语言中词语的发音(Forvo发音词典):

https://zh.forvo.com/

在线词源词典:

https://www.etymonline.com/

语音字典:

http://www.voicedic.com/

粤语发音词典:

http://www.yueyv.cn/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汉语中介语-HSK甲级字音节语音库:

www.dwhyyjzx.com/cgi-bin/yuyin/

国家语委语言资源网(语汇网):

http://www.clr.org.cn/home.action?page=1

SKETCHENGINE多语言语料库:

www.sketchengine.co.uk

语料库在线:

http://www.cncorpus.org

语料库语言学在线:

http://www.corpus4u.org/

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

http://www.cncorpus.org/login.aspx

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

http://www.cncorpus.org/login.aspx

有声媒体音视频语料库(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媒体语言语料库):

http://ling.cuc.edu.cn/RawPub/

语言资源分词标注系统(传媒语言语料库在线分词标注系统):

http://ling.cuc.edu.cn/cucseg/

新词语研究资源库:

http://ling.cuc.edu.cn/newword/

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

http://jf.cloudtranslation.cc/

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語音實驗室國語語音資料庫”:

http://phslab.ling.sinica.edu.tw/samples/samples.files/frame.html

其他有关语料库或资源(本站未测试):

北京大学《人民日报》标注语料库:

http://www.icl.pku.edu.cn

北京语言大学的语料库:

http://www.blcu.edu.cn/kych/H.htm

清华大学的汉语均衡语料库TH-ACorpus:

http://www.lits.tsinghua.edu.cn/ainlp/source.htm

山西大学的语料库:

http://www.sxu.edu.cn/homepage/cslab/sxuc1.htm

台湾中研院的语料库

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

http://www.sinica.edu.tw/SinicaCorpus

或http://www.sinica.edu.tw/~tibe/2-words/modern-words/

或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kiwi.sh

近代汉语标记语料库:

http://www.sinica.edu.tw/Early_Mandarin/

古汉语语料库: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或http://www.eastasian.ucsb.edu/projects/scriptasinica/cgi-bin/ghy/kiwi.cgi

或http://www.sinica.edu.tw/~tibe/2-words/old-words/

台湾南岛语典藏:http://www.ling.sinica.edu.tw/Formosan/

闽南语典藏:

http://southernmin.sinica.edu.tw/

汉籍电子文献:

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

或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树图数据库:

http://turing.iis.sinica.edu.tw/treesearch/

古今文字集成在线检索系统:

http://www.ccamc.co/index.php

搜文解字:

http://words.sinica.edu.tw

香港城市大学的LIVAC共时语料库:

http://www.rcl.cityu.edu.hk/livac/

或http://www.LIVAC.org

浙江师范大学的历史文献语料库:

http://lib.zjnu.net.cn/xueke/hyywzx/xkjj.htm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双语语料库:

http://mtgroup.ict.ac.cn/corpus/query_process.php

北京语言大学高翻学院“高翻记忆库”:

Http://stitm.blcu.edu.cn

中文语言资源联盟:

http://www.chineseldc.org/xyzy.htm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检索研究室对外共享语料库资源:

http://ir.hit.edu.cn/demo/ltp/Sharing_Plan.htm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所语料库检索系统:

http://218.199.196.96:8080/jiansuo/TestDangdai.jsp

国学数典:

http://bbs.gxsd.com.cn/forum.php

殷周金文暨青铜器数据库:

http://www.ihp.sinica.edu.tw/~bronze/

中国金石总录:

http://210.26.5.19/

古汉籍善本数位化资料库:

http://rarebookdl.ihp.sinica.edu.tw/rarebook/Search/index.jsp 跨资料库检索、清代奏折档案、近代商号资料库、妇女杂志资料库、英华字典资料库、胡适档案资料库、清代粮价资料库、近代春秋TIS系统、近代史全文资料库、近代史料全文资料库、档案馆馆藏检索系统、近代妇女期刊资料库、近代城市小报资料库、清季职官表查询系统、图书馆数位典藏网站、图书馆报刊资料检索系统、近现代人物资讯整合系统、档案馆人名权威检索系统(由此网页可进入上述资料库):

http://mhdb.mh.sinica.edu.tw/index.php#good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ctext.org/zh

古籍馆:

http://www.gujiguan.com/

翰堂典藏:

http://www.hytung.cn/

(日本)古代文字资料馆:

http://www.for.aichi-pu.ac.jp/museum/index.html

【常用网盘资源检索网站】 鸠摩搜书 https://www.jiumodiary.com/ 猪猪盘 http://t.cn/EvH6h17   胖次搜索 http://t.cn/RpzrBqG 史莱姆搜索 http://t.cn/RpMbnnm 盘搜搜 http://t.cn/zlmhhH1 搜云盘 http://t.cn/RuXyb0v 网盘007搜索 http://t.cn/Rza2xGT 搜百度盘 http://t.cn/RA13Jxh 天天网盘搜索 http://t.cn/RhHmNQR 我的盘 http://t.cn/zRJCTAK 搜盘网 http://t.cn/8kP5tFE 爱挖盘 http://t.cn/8s86Smx Bdsola搜啦 http://t.cn/RWZt96U 去转盘http://t.cn/RzmkuUZ 众人网搜索http://t.cn/8kmASrh 57分享搜索http://t.cn/E2Hgmaf 网盘之家http://t.cn/RaEbEfW 微友盘搜索http://t.cn/Rupgub8 盘优搜 http://t.cn/E2Hgmaw Fastsoso网盘搜索http://t.cn/E2HgmoH 盘多多搜索http://t.cn/RhSfLBq 快搜资源搜索http://magnet.chongbuluo.com 搜云盘https://m.soyunpan.com 磁力猫 http://www.cilimao.me Bay搜索http://www.bdyso.com 王夫子网盘http://pan.wangfz.com 及搜盘http://www.jisoupan.com 盘115搜索 http://www.pan115.com PanSou盘搜http://www.pansou.com soso云盘http://www.sosoyunpan.com 麦库搜索 http://www.huisou.me 盘盘搜http://www.panpanso.com 90网盘https://pan.90xz.com 天天云搜 http://m.daysou.com 西林街搜索http://www.xilinjie.com 西边云搜http://www.xibianyun.com 【古籍网站合集】 古籍电子书 http://t.cn/zOqoclW 古籍馆 http://t.cn/zRpXcaG 中国古籍 http://t.cn/hMuyy 汉川草庐 http://t.cn/RJhZB0N 殆知阁 http://t.cn/RJwtYl1 国学导航 http://t.cn/he8mPJ 书格古籍 http://t.cn/R7nGV2O 爱如生 http://t.cn/7fQj6 搜韵  http://t.cn/zYw9ZiG 国学数典 http://t.cn/aKQVuA 寒泉古籍 http://t.cn/8FqW03h 苏州图书馆 http://t.cn/RWODVX8 瀚堂典藏 http://t.cn/zO5hmJV 淘中医网 http://t.cn/ae0bxs 中国诗歌库 http://t.cn/hKeWC 網上書上網 http://t.cn/a9lJX9 世界数字图书馆 http://t.cn/R52GzDa 汉典古籍 http://t.cn/Gt1aM 国学大师 http://t.cn/RyPEJy8 CADAL http://t.cn/zRx9tS4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t.cn/RvqyK4Y

对外汉语教学语料库

中山大学留学生汉字偏误语料库:

http://cilc.sysu.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汉语教学数据库:

http://tpi.muc.edu.cn/App_Pages/Default.aspx

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http://202.112.195.192:8060/hsk/login.asp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库:

http://anli.chinesecio.com/public/index.html

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

http://bcc.blcu.edu.cn/

国际汉语教材语料库检索系统:

http://www.languagedata.net/corpus/

全球汉语教材库:

http://www.ctmlib.com/main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

http://www.hanban.edu.cn/

对外汉语教师网

http://www.dwhy.com.cn

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网

http://dwhy.ccu.edu.cn

国家对外汉语网

http://www.hanyuwang.cn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http://www.myechinese.org

杨百翰大学语料库:

http://view.byu.edu/

联合国文件数据库(提供80万份六种语言平行文档):

http://documents.un.org/simple.asp

兰开斯特汉语语料库 (LCMC):

http://ota.oucs.ox.ac.uk/scripts/download.php?otaid=2474

在线分词网页:

http://life.chacuo.net/convertexportword

语料库在线——汉语分词和词性自动标注:

http://www.cncorpus.org/CpsWParser.aspx

在线分词,中文分词在线工具:

http://coolaf.com/tool/fenci

中文分词:

http://www.dedecms.com/splitword/#

海量云分词服务:

http://home.hylanda.com/show_5_19.html

西南交通大学中文分词与智能问答系统:

http://ics.swjtu.edu.cn/index.jsp

中文分词组件:

http://sz.bendibao.com/fenci/fencidll.asp

NLPIR分词系统:

http://ictclas.nlpir.org/

http://ictclas.nlpir.org/nlpir/

哈工大讯飞云端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服务平台:

http://www.xfyun.cn/services/ltp?tab_index=1

第四部分  学习各国语言网络资源(转载,本站未测试)

1.汉语 http://www.zapchinese.com 【学中文学汉语普通话】 http://www.khuang.com/chinese/cantonese.asp 【粤语角】 http://www.cantonese.sheik.co.uk/ 【广东话学习】 http://www.cantonese.ca/ 【学广东话】 http://www.yueyu.net/ 【粤语会馆】 http://www.cantonese.org.cn/ 【粤语协会】 http://hanyu.chi.cuhk.edu.hk/ 【现代标准韩语与粤语对照资料库】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can/ 【粤语审音配词字库】 http://input.foruto.com/ccc/jyt/index.htm 【粤语拼盘】 http://www.banlam.com/ 【闽南语国际网】 http://www.glossika.com/en/dict/taiwanese/index.php 【学闽南语】 http://www.dang.idv.tw/memo10_1.htm 【母语的田园】 http://www.chkops.kh.edu.tw/holo/ 【高雄国民小学闽南语资源中心】 http://www.beifeng.net/bbs/ 【北风论坛】 http://fujian.qq.topzj.com/index.php 【福建之声】

2.藏语 http://www.learntibetan.net 【藏语学生】 http://www.hwayue.org.tw/Tibetan/main.htm 【轻松学藏文】 http://www.tibet.cn/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3.维吾尔语 http://www.uighurlanguage.com 【维语网】

4.满语 http://www.qiren.cn/ 【吉祥满族】 http://manchusky.qq.topzj.com/index.php 【满洲的天空】 http://www.sibeweb.com/ 【锡伯人】 5.蒙古语 http://www.qingis.com/monggolhel.htm 【蒙古语口语教程(初级)】

6.日语 http://www.japanese-online.com 【日语在线】 http://www.jp-lesson.jp 【日语课程】 http://www.kantsuu.com/ 【贯通日本语】 http://bbs.hzmjp.com/ 【现代日语学习论坛】 http://japanese.jikx.com/【 孙沈清日语教室】 http://www.jpstu.com/ 【当当日语教室】 http://jp.hjenglish.com/ 【沪江日语】 http://www.jpwind.com/ 【和风日语】 http://www.163riyu.com/ 【163日语】 http://jpsquare.3322.net/ 【日语广场】 http://www.ryjp.com/ 【日语学习港】 http://www.xueriyu.com/ 【学日语】 http://china-jp.net/ 【日本语天堂】 http://www.rbysj.com/ 【日本语世界】 http://www.hongliu.net/ 【中日交流】 http://www.nihonmura.net/ 【在线日语练习】

7.韩语 http://korean.sogang.ac.kr 【西江大学韩语教程】 http://www.langintro.com/kintro/ 【韩语介绍】 http://www.learnkorean.com/ 【学韩语】 http://www.interedu.go.kr 【通过因特网学韩语】 http://www.lifeinkorea.com/Language/korean.cfm 【韩语实践】 http://www.declan-software.com/korean.htm 【Declan韩语学习站】 http://hangulforest.com/index_e.htm 【韩语森林】 http://rki.kbs.co.kr/learn_korean/lessons/c_index.htm 【KBS电台韩国语讲座】 http://study.hanguo.net.cn/home/ 【在线韩国语教室】 http://chinese.tour2korea.com/ 【韩国旅游官方网站】 http://www.52kr.com/ 【我爱韩语】 http://www.koreaxin.com/ 【韩语学习第一站:韩语新网】 http://www.koreanfan.com/ 【韩语爱好者】 http://www.hi2ez.com.tw/korea/ 【韩语学习网】 http://www.krdo.net/Forum/ 【韩岛论坛】

8.泰语 http://www.seasite.niu.edu/Thai/ 【北伊利诺斯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泰语主页】 http://www.learningthai.com 【轻松学泰语】 http://www.kisa.ca/thai/ 【学泰语】 http://www.into-asia.com/thai_language/ 【在亚洲泰语主页】 http://www.thai-language.com/ 【泰语网】 9.越南语 http://www.seasite.niu.edu/vietnamese/vnlanguage/supportns/tableofcontent.htm 【北伊越南语主页】 http://perso.orange.fr/dang.tk/langues/hanviet.htm 【汉越字典】 http://www27.brinkster.com/hanosoft/default.asp?chu= 【线上汉越字典】

10.缅甸语 http://www.seasite.niu.edu/Burmese/ 【北伊利诺斯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缅甸语主页】

11.老挝语 http://www.seasite.niu.edu/lao/LaoLanguage/Lao_language_fp.htm 【北伊老挝语主页】 http://www.laosoftware.com 【老挝语软件】

12.柬埔寨语/高棉语 http://www.seasite.niu.edu/khmer/ 【北伊利诺斯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柬埔寨语主页】

13.马来语 http://pgoh13.free.fr/malay_course.php 【学马来语】

14.印尼语 http://www.seasite.niu.edu/Indonesian/ 【北伊利诺斯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印尼语主页】 http://www.zhangqiang.org/ 【一起学印尼语】

15.菲律宾语/他加禄语 http://www.seasite.niu.edu/Tagalog/ 【北伊利诺斯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他加禄语主页】 http://www.mts.net/~pmorrow/ 【菲律宾历史语言文化及其他】

16梵语 http://acharya.iitm.ac.in/sanskrit/lessons/Devan/intro.html 【自学梵语】 http://www.ukindia.com/zip/zsan01.htm 【Ukindia梵语阅读教程】 http://www.siddham-sanskrit.com/ 【悉昙梵文网】 http://ccbs.ntu.edu.tw/BDLM/lesson/fan/lesson_fan1.jsp 【梵文教学】 http://www.siddham-sanskrit.com/s-sanskrit2/gao-po/sanskrit-pronoun.htm 【古梵语语音教程】 http://www.ucchusma.idv.tw/Sanskrit/sanskrit.htm 【轻松学梵文】

17.印地语 http://lrs.ed.uiuc.edu/Students/avatans/project.html 【印地语网络学习资源】 http://www.ncsu.edu/project/hindi_lessons/lessons.html 【印地语入门】 http://www.myhinditeacher.com 【在线印地语教师】 http://home.unilang.org/courses/hindi/ 【印地语教程】 http://www.ukindia.com/zhin001.htm 【Ukindia印地语阅读教程】

18.乌尔都语 http://www.ukindia.com/zurdu1.htm 【Ukindia乌尔都语阅读教程】

19.尼泊尔语 http://www.nepali.info/nepali/lessons/ 【尼泊尔语教程】

20.孟加拉语 http://www.viswayan.com/ 【孟加拉文化】 http://www.virtualbangladesh.com/bengali_index.html 【初级孟加拉语】

21.泰米尔语 http://www.unc.edu/~echeran/paadanool/ 【学泰米尔语】 http://www.duke.edu/~skc9/tamilclass/ 【用英语学泰米尔语】

22.普什图语 http://www.khpalapashtu.com/homee.htm 【普什图语主页】

23.波斯语 http://www.easypersian.com 【轻松学波斯语】 http://iranianlanguages.com 【伊朗语言文字】 http://www.ajabanzaban.com/ 【伊朗语言文化】

24.土耳其语 http://www.turkishlanguage.co.uk http://cali.arizona.edu/maxnet/tur/ 【亚利桑那大学人文学院土耳其语教程】 http://www.onlineturkish.com 【在线土耳其语】 http://www.turkishclass.com 【土耳其语课堂】

25.阿拉伯语 http://i-cias.com/babel/arabic/ 【巴别塔在线阿拉伯语教程】 http://afl.ajeeb.com 【学阿拉伯语】 http://www.arabic-language.org 【阿拉伯语网】 http://www.alrashidmall.com/learn-arabic.htm 【让我们学阿拉伯语】 http://www.islamopas.com/arabic/eindex.html 【在线学阿拉伯语】 http://www.lootah.com/arabictutor/menuchn.htm 【非阿拉伯人学阿拉伯语】 http://www.yich.org/study/Index.html 【伊斯兰之窗:学习阿语】

26.希伯来语 http://www.hebrewonline.com 【在线学希伯来语】 http://www.hebrewresources.com/onlineclass.html 【在线希伯来语课堂】 http://www.zigzagworld.com/hebrewforme 【我的希伯来语】 http://www.hebrew4christians.com/ 【天主教徒的希伯来语】 http://www.jewfaq.org/alephbet.htm 【希伯来文字母】 http://hebrew.fhl.net/ 【希伯来文教室】

27.亚美尼亚语 http://www.menq.am/tarer_main.htm 【亚美尼亚字母】 http://www.learnarmenian.com 【学亚美尼亚语】

28.格鲁吉亚语 http://languagelab.bh.indiana.edu/Georgian.html 【在线格鲁吉亚语】

29.阿塞拜疆语 http://www.azeri.org/ 【阿塞拜疆语言文学】 http://www.travel-images.com/az-lear.html 【学阿塞拜疆语】

30.楚科奇语 http://www.faculty.uaf.edu/ffpag/chuklang.html 【楚科奇语介绍】 http://privatewww.essex.ac.uk/~spena/Chukchee/CHUKCHEE_HOMEPAGE.html 【楚科奇语主页】 http://www.arcticphoto.co.uk/gallery2/arctic/peoples/chukchi/chukchi.htm 【楚科奇人图片】

31.旁遮普语 http://www.5abi.com/5ratan/01_paath01.htm 旁遮普语教程 http://www.punjabonline.com/servlet/library.language?Action=Main 旁遮普语在线

32.古吉拉特语 http://kids.swaminarayan.org/gujarati/index.htm 古吉拉特语字母等 http://ccat.sas.upenn.edu/plc/gujarati/index.html 古吉拉特语语法,词典等

33.泰卢固语 http://www.sirigina.com/learn/ 泰卢固语学习

34.马拉亚拉姆语 http://www.jaimalayalam.com/malaindex.htm 马拉亚拉姆语学习

35.马拉提语 http://www.marathimitra.com/ 马拉提语学习

36.俄语 http://learningrussian.com 【学俄语:在线俄语中心】 http://masterrussian.com 【掌握俄语:从初级到高级】 http://www.waytorussia.net/WhatIsRussia/Russian.html 【通往俄罗斯之路:在线俄语指南和俄语词汇书】 http://www.russianlessons.net 【俄语教程】

37.白俄罗斯语 http://www.cus.cam.ac.uk/~np214/lacin.htm 【白俄罗斯语网】

38.乌克兰语 http://www.ukma.kiev.ua/pub/courses/UFL/ 【乌克兰语入门】

39.爱沙尼亚语 http://www.einst.ee/publications/language/language.html 【爱沙尼亚语介绍】

40.拉脱维亚语 http://www.codefusion.com/latvianasp/latonline.asp 【在线学拉脱维亚语】

41.立陶宛语 http://postilla.mch.mii.lt/Kalba/kalbarast.en.htm 【立陶宛语言文字】 http://www.debeselis.net/ 【在线学立陶宛语】 http://www.angelfire.com/ma4/thelithuanians/index.html 【立陶宛人】

42.拉丁语 http://www.textkit.com 【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学习】 http://archives.nd.edu/latgramm.htm 【拉丁语词典和语法】 http://www.utexas.edu/cola/centers/lrc/eieol/latol-TC-X.html 【在线拉丁语教程】

43.希腊语 http://www.kypros.org/LearnGreek/ (Modern/Ancient)  【在线学希腊语(现代/古代)】 http://www.ilearngreek.com (Modern)  【在线学希腊语(现代)】 http://www.greece.org/gr-lessons/ (Modern) 【现代希腊语】 http://www.xanthi.ilsp.gr/filog/ (Modern) 【外国人学现代希腊语】 http://www.ibiblio.org/koine/greek/lessons/ (New Testament) 【圣经新约希腊语学习】 http://socrates.berkeley.edu/~ancgreek/ (Ancient) 【古希腊语指南】 http://www.textkit.com (Ancient) 【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学习】 http://www.utexas.edu/cola/centers/lrc/eieol/grkol-TC-X.html 【在线古典希腊语教程】 http://www.utexas.edu/cola/centers/lrc/eieol/ntgol-TC-X.html 【在线圣经新约希腊语教程】

44.意大利语 http://www.bbc.co.uk/languages/italian/ 【BBC电台意大利语学习主页】 http://cyberitalian.com 【用计算机学意大利语:课程和意大利旅游指南】 http://www.italianforyou.it 【你的意大利语:在线互动意大利语教程】 http://www.iluss.it/ 【在线学意大利语:教程语法词汇等】

45.西班牙语 http://www.bbc.co.uk/languages/spanish/ 【BBC电台西班牙语主页】 http://www.spanish.bz/learn-spanish.htm 【学西班牙语:在线教程和音频】 http://www.spanishromance.com 【免费西班牙语在线学习】 http://studyspanish.com 【学西班牙语】 http://www.spanishprograms.com/learn.htm 【在线学西班牙语】 http://www.spanicity.com 【西班牙城:学西班牙语】 http://www.gospanish.net 【西班牙语语法自测】 http://www.rocketspanish.com 【在线学西班牙语】

46葡萄牙语 http://www.bbc.co.uk/languages/other/portuguese/talk/ 【BBC电台:说葡萄牙语】 http://www.sci.fi/~huuhilo/portuguese/ 【巴西葡萄牙语】 http://www.learningportuguese.co.uk 【学葡萄牙语】 http://www.easyportuguese.com 【轻松学葡萄牙语】

47.罗马尼亚语 http://www.easyromanian.com/ 【轻松学罗马尼亚语】

48.保加利亚语 http://learnbulgarian.hit.bg 【学保加利亚语】 http://www.easybulgarian.com/ 【轻松学保加利亚语】 http://www.hf.uio.no/east/bulg/mat/gram/index.html 【在线初级保加利亚语语法】

49.阿尔巴尼亚语 http://www.albanianoverview.com/ 【阿尔巴尼亚语概览】 http://www.argjiro.net/fjalor/ 【在线英阿阿英词典】

50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语 http://www.hr/hrvatska/language/ 【克罗地亚语学习】 http://www.serbianschool.com 【塞尔维亚语学校】

51.斯洛文尼亚语 http://www.ff.uni-lj.si/publikacije/sft/ 【旅游者斯洛文尼亚语】 52.马其顿语 http://macedoniadirect.com/azbuka.htm 【现代马其顿语字母】 http://www.utoronto.ca/slavic/macedonian/ 【初级和中级马其顿语】 http://www.ancientmacedonia.com/ 【古代马其顿】 http://www.unet.com.mk/ancient-macedonians/lac_a.htm 【古代马其顿语言字母和文化】

53.马耳他语 http://www.aboutmalta.com/grazio/malti.html 【应急马耳他语】 http://aboutmalta.com/grazio/maltesegrammar.html 【马耳他语语法】 http://aboutmalta.com/language/engmal.htm 【基础英马词典】 http://aboutmalta.com/language/phrasebook.htm 【马耳他语词汇】

54.加泰隆语 http://catalunya-lliure.com/curs/curs.html 【说加泰隆语】 http://www.intercat.gencat.es/eng/learncatalan.html 【我在学加泰隆语】

55.巴斯克语 http://asignoret.free.fr/eskuara.html 【巴斯克语教程】 http://www.ehu.es/grammar/ 【简易巴斯克语语法】

56.英语 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learningenglish/ 【BBC电台英语学习主页】 http://www.zozanga.com 【免费学英语】 http://www.wmich.edu/medieval/research/rawl/IOE/ 【电子版古英语入门】 http://home.comcast.net/~modean52/oeme_dictionaries.htm 【古英语词典】

57.法语 http://www.bbc.co.uk/languages/french/ 【BBC电台法语学习主页】 http://www.frenchassistant.com 【法语助手:免费在线法语课程】 http://www.jump-gate.com/languages/french/ 【法语教程】 http://www.france-pub.com/french/ 【免费法语学习教程】 http://www.my-french-dictionary.com 【我的图解法语词典(英法)】

58.荷兰语 http://www.learndutch.org/ 【学荷兰语】 http://www.dutchtrav.com 【旅游者荷兰语】 http://www.gnomjas.nl/html/dutch/ 【学荷兰语:在线荷兰语语法教程】 http://www.taalthuis.com 【荷兰语学习】

59.爱尔兰语/盖尔语 http://www.irishgaelictranslator.com/lessons/ 【爱尔兰语教程】 http://www.inac.org/irishlanguage/ 【爱尔兰语教程】 http://www.contemporarypoetry.com/brain/lang/ 【爱尔兰和苏格兰盖尔语教程】 http://www.gaeltalk.net 【在线盖尔语】 http://homepage.eircom.net/~eofeasa/ 【在线爱尔兰语指导】 http://www.irishpage.com/irishpeople/ 【爱尔兰人爱尔兰语教程】 http://www.daltai.com/ 【爱尔兰语语言信息和资源】

60.卢森堡语 http://www.languages.lu/learnLuxembourgish.htm 【自学卢森堡语】

61.威尔士语 http://www.bbc.co.uk/wales/learnwelsh/ 【BBC威尔士语学习】 http://www.swan.ac.uk/dace/e-wlpan/ 【E-Wlpan威尔士语教程】 http://www.cs.cf.ac.uk/fun/welsh/Welsh.html 【威尔士语教程】

62.布列塔尼语 http://www.bretagnenet.com/scb/breton.html 【布列塔尼语自由问答】 http://www.smo.uhi.ac.uk/saoghal/mion-chanain/brezhoneg/ 【布列塔尼语简易教程】

63.冰岛语 http://www.mentalcode.com/icelandic/ 【冰岛语教程】 http://www.simnet.is/gardarj/gardar1.htm 【现实冰岛】 http://www.samkoma.com/mimir/mimir.htm 【冰岛语语法笔记】

64.丹麦语 http://www.speakdanish.dk 【丹麦语信息】 http://dkheadlines.com/learndanish.htm 【让我们说丹麦语】 http://users.cybercity.dk/~nmb3879/danish.html 【丹麦语语法】

65.挪威语 http://www.sofn.com/norwegian_culture/languagelessons_index.jsp 【挪威之子:挪威语教程】

66.瑞典语 http://www.personal.psu.edu/faculty/a/d/adr10/swedish.html 【瑞典语教程】 http://www.hhs.se/isa/swedish/ 【瑞典语介绍】 http://www.filter.ac.uk/database/insightrecord.php?id=41 【瑞典语入门】

67.芬兰语 http://www.henkimaa.nu/finndex/suomea/learning/online.html 【在线芬兰语教程】 http://www.cs.tut.fi/~jkorpela/Finnish.html【 芬兰语】 http://virtual.finland.fi/finfo/english/finnlang.html【 现实芬兰:芬兰语】 http://www.chiugate.fi/ 【芬兰语教程】

68.德语 http://www.bbc.co.uk/languages/german/【 BBC电台德语学习主页】 http://www.deutsch-lernen.com 【在线学德语】 http://www.ex.ac.uk/german/abinitio/ 【英国埃克赛特大学德语入门教程】 http://german.about.com/library/anfang/blanfang_inhalt.htm 【德语入门】 http://www.dw-world.de/dw/0,,2582,00.html 【德国之声德语教学节目】

69.波兰语 http://www.apronus.com/polishlessons/lekcje.htm 【波兰语入门】 http://grzegorj.w.interia.pl/kurs/ 【波兰语教程】 http://slavic.lang.uiuc.edu/gladney/Elementary_Polish/Start.html 【初级波兰语】

70.捷克-斯洛伐克语 http://www.czechprimer.org 【捷克语初级读本】 http://www.locallingo.com/index.html 【捷克语学习资源】 http://www.learnslovak.com/ 【学斯洛伐克语】

71.匈牙利语/马扎尔语 http://www.magyarora.com 【学匈牙利语】 http://www.personal.psu.edu/faculty/a/d/adr10/hungarian.html 【匈牙利语教程】 http://www.hungarotips.com/hungarian/ 【匈牙利语教程】 http://impulzus.sch.bme.hu/info/magyar.shtml 【匈牙利语入门】

72.斯瓦希里语 http://www.masai-mara.com/mmsw.htm 【实用斯瓦西里语】 http://mwanasimba.online.fr/E_index.html 【斯瓦西里语入门捷径】 http://www.glcom.com/hassan/swahili.html 【斯瓦西里语教程】

73.豪萨语 http://www.teachyourselfhausa.com/ 【自学豪萨语】 http://www.humnet.ucla.edu/humnet/aflang/Hausa/hausa.html 【UCLA豪萨语主页】

74.阿姆哈拉语 http://www.amharicdictionary.com/ 【阿姆哈拉语词典】

75祖鲁语 http://www.cyberserv.co.za/users/~jako/lang/zul.htm 【南非祖鲁语】 http://my.cybersoup.com/vusezakithi/izilimi.html 【学祖鲁语】

76.伊博语 ☆Igbo http://ilc.igbonet.com/ 【在线伊博语教程】 http://www.columbia.edu/itc/mealac/pritchett/00fwp/igbo_index.html 【伊博语语言文学学习资源】

77.沃洛夫语 http://www.linguistics.uiuc.edu/wolof/courses/index.html 【在线沃洛夫语教程】 http://www.chez.com/afroweb/wolo_frm.htm 【沃洛夫语教程】 http://www.wolofonline.com/ 【沃洛夫语在线】

78.约鲁巴语 ☆Yoruba http://www.learnyoruba.com/ 【学约鲁巴语】 http://www.abeokuta.org/yoruba.htm 【在这学约鲁巴语】 http://www.kazicom.cwc.net/yorubaworld/frame.htm 【约鲁巴语世界】

79.马尔加什语/马达加斯加语 http://www.nvtc.gov/lotw/months/june/Malagasy.html 【马尔加什语介绍】 http://www.nmafa.si.edu/exhibits/malagasy/language.html 【你想说马尔加什语吗】

第五部分  国内部分语音数据库概览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2015级科硕研究生杨喆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4-021

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资源名称

CASIA汉语疑问句语料库

摘要

发音人共有4人,其中男声2人,女声2人。每个人各录制590句,内容涵盖各种疑问句式;另有2个发音人(男声1人,女声1人)分别录制了与各种疑问语气疑问语相对应的陈述语气疑问句,可供对比研究。所有语料共3540句。

用途

为分析疑问句语调变化规律所设计的语料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2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8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14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56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10-10-09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3-009

单位

清华大学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

资源名称

清华大学语音合成语料库

摘要

该语音合成语料库由三部分组成:1.普通话TTS系统语料库,为汉语普通话朗读语句,男女声各1人,共约10000句。2.普通话TTS系统测试语料库,为汉语普通话朗读语句,男女声各1人,约2000句。3.普通话语调分析用数据,自然对话语句,多于1000句,覆盖多种语调和语气。

用途

语音合成、语音分析、韵律研究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10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20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42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84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4-014

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资源名称

CASIA汉语数字串语音库

摘要

连续语音数字串。包括55个男声数据,每人有80个数字串,串长从1到7不等,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及其出现在串首、串中和串尾的比例几乎一致。任何两个数字相连出现的次数也一样,包含丰富的协同发音现象。录音时间约100分钟。

用途

数字识别及其在各种实际应用,包括电话语音拨号,家电语音遥控,身份证号码自动输入,数据校对等。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5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5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2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10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4-016

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资源名称

CASIA南方口音语音库

摘要

浙江地区汉语普通话。

用途

非特定人,大词汇量,连续语音的识别引擎的研究。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5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50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20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50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10-10-09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1999-017

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资源名称

CASIA98-99语音测试库

摘要

汉语普通话。863语音库中选取女声语料10人次和男声语料33人次,组成测试集。

用途

非特定人,大词汇量,连续语音的识别引擎的研究。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3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3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12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6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4-015

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资源名称

CASIA北方口音语音库

摘要

北京地区汉语普通话。

用途

非特定人,大词汇量,连续语音的识别引擎的研究。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5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50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20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50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10-10-09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源序列号

CLDC-SPC-1999-018

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资源名称

CASIA天气预报广播语音库

摘要

天气预报领域的广播录音58段,录音时间约3小时。

用途

语音识别、对话系统、语音合成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4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4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16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8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4-010

单位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和网络与人机语音通信研究所

资源名称

电话语音识别语料库

摘要

采用8K采样率录制,其中包括具有不同口音、年龄和文化层次的664个录音人;录音数据采自不同信道,其中长途电话数据来自38个不同的省市及地区。所设计的录音文本考虑到电话语音应用中最为常见的情况,并覆盖汉语音节及其音联关系,以保证用此数据库训练出来的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效果。

用途

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分析、自然语言理解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30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40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60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100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3-008

单位

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公司

资源名称

中英文混读语音语料库--男声库

摘要

语料库的内容包括:声音质量高的语音数据和相应的文本、和标注数据。本课题完成后,可以提供一共供中英文语音合成、韵律建模、语料库标注方法探索方面可以使用的音库。可以通过双语种基础语料库的建设,推动国际间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合作和探讨。

用途

语音合成、语音分析、韵律研究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中文:8000 RMB;英文:27000 RMB;中英文混读:25000 RMB;三库合并购买价格:57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不允许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中文:56000 RMB;英文:189000 RMB;中英文混读:175000 RMB;三库合并购买价格:399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不允许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12-05-17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4-004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RASC863――四大方言普通话语音语料库--朗读部分(粗标库)

摘要

RASC863包括自然口语(口语独白和常见问题回答)和朗读(语音平衡句子、常用口语句和常用方言词汇)两大部分。自然口语部分分为依据话题的口语独白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其它部分包括回答问题15个、口语常用句子23个、方言词若干、语音平衡句子110句。除了方言词汇,其他的句子都有汉字和拼音标注。人名、电话号码、网址、日期等是通过每个发音人通过回答问题收集的;语音平衡句子最长30个音节,部分来自聊天对话的转写语料。

用途

语音分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25RMB/份,标注10RMB/份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125RMB/份,标注50RMB/份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50RMB/份,标注20RMB/份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250RMB/份,标注100RMB/份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4-005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RASC863――四大方言普通话语音语料库--朗读部分(精标库)

摘要

RASC863包括自然口语(口语独白和常见问题回答)和朗读(语音平衡句子、常用口语句和常用方言词汇)两大部分。自然口语部分分为依据话题的口语独白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语料精标注部分包括:回答问题、口语常用句子、语音平衡句子等;标注包括汉字、有时间切分点的音节层、实际发音的声韵母层等标注。

用途

语音分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25RMB/份,标注75RMB/份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125RMB/份,标注375RMB/份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50RMB/份,标注150RMB/份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250RMB/份,标注750RMB/份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2004-863-006

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资源名称

2004年度863计划语音识别评测数据

摘要

包括桌面中文、电话语音、PDA语音三部分。包含本年度评测结果报告。详情请登陆网站http://www.863data.org.cn,查询相应的评测大纲。

用途

语音识别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详细价格见“资源介绍”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详细价格见“资源介绍”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详细价格见“资源介绍”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详细价格见“资源介绍”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2004-863-007

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资源名称

2004年度863计划语音合成评测数据

摘要

各项中的语料均分为通用领域和奥运特定领域。包含本年度评测结果报告。详情请登陆网站http://www.863data.org.cn,查询相应的评测大纲。

用途

语音合成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5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15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35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105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2003-863-001

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资源名称

2003年度863计划语音识别评测数据

摘要

语种:汉语;录音环境:带噪音的真实场景。包含本年度评测结果报告。详情请到网站http://www.863data.org.cn,查询相应的评测大纲。

用途

语音识别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1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2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5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10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2003-863-002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2003年度863计划语音合成评测数据

摘要

各项中的语料均分为通用领域和奥运特定领域。包含本年度评测结果报告。详情请登陆网站http://www.863data.org.cn,查询相应的评测大纲。

用途

语音合成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1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3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7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21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5-015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WCSC――汉语普通话两音节语音语料库

摘要

汉语普通话两音节语音语料库由汉语两音节语音数据、两音节语料表及管理软件组成,适用于语言语音研究、语音工程开发和基础汉语普通话教学等领域。

用途

用于语言语音研究、语音工程开发和基础汉语普通话教学等领域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18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9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63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315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5-014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SCSC――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音语料库

摘要

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音语料库由汉语单音节语音数据、单音节表及管理软件组成,适用于语言语音研究、语音工程开发和基础汉语普通话教学等领域。

用途

用于语言语音研究、语音工程开发和基础汉语普通话教学等领域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18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9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63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315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6-031

单位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名称

汉语普通话语音合成语音库――基本库

摘要

录音人数:该产品的所有声音均为一名专业的播音员所录。录音内容:语句、数字串、生僻字、字母串、度量单位、轻声、儿化、希腊字母、疑问句、英文单词、模拟预订客房。产品容量:该产品包括11万字,分为20个文本。

用途

汉语普通话语音合成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70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70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70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70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6-032

单位

北京海天瑞声科技有限公司

资源名称

汉语普通话语音合成语音库――附加库

摘要

录音人数:该产品的所有声音均为一名专业的播音员所录。录音内容:语句、数字串、生僻字、字母串、度量单位、轻声、儿化、希腊字母、疑问句、英文单词、模拟预订客房。产品容量:该产品包括18.5118万字,分为28个文本。

用途

汉语普通话语音合成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30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30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30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30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2005-863-003

单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资源名称

2005年度863计划语音识别评测数据

摘要

包括桌面中文、电话语音两部分。含训练集、开发集和测试集。详情请登陆网站http://www.863data.org.cn,查询相应的评测大纲。

用途

语音识别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桌面中文:1000 电话语音:3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桌面中文:3000 电话语音:9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桌面中文:7000 电话语音:21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桌面中文:21000 电话语音:63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8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4-003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RASC863――四大方言普通话语音语料库--口语独白部分(粗标库)

摘要

RASC863包括自然口语(口语独白和常见问题回答)和朗读(语音平衡句子、常用口语句和常用方言词汇)两大部分。自然口语部分分为依据话题的口语独白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口语独白部分是由发音人从事先准备的160个话题中任意选择一个,然后讲述3-5分钟相关内容;回答问题部分是由每个发音人回答15个常见问题。份指每人的数据,每个方言点有200份。

用途

语音分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3RMB/份,标注15RMB/份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15RMB/份,标注75RMB/份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6RMB/份,标注30RMB/份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30RMB/份,标注150RMB/份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8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7-002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RASC863-G2――六大方言地方普通话语音语料库-朗读部分(粗标库)

摘要

本语料库共有6个地方的数据(长沙、洛阳、南京、南昌、太原、温州)。包括朗读(语音平衡句子、常用口语句和信息通讯语句)部分。

用途

语音分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25RMB/份,标注10RMB/份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125RMB/份,标注50RMB/份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50RMB/份,标注20RMB/份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250RMB/份,标注100RMB/份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8

更新时间

2010-10-09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7-001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RASC863-G2――六大方言地方普通话语音语料库-口语部分(粗标库)

摘要

本语料库共有6个地方的数据(长沙、洛阳、南京、南昌、太原、温州)。包括自然口语部分(口语独白和常见问题回答)部分。自然口语部分分为依据话题的口语独白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口语独白部分是由发音人从我们事先准备的160个话题中任意选择一个,然后讲述3-5分钟相关内容;回答问题部分是由每个发音人回答23个常见问题。注:份指每人的数据,每个方言点有200份,6地合计1200份。注:声音部分和朗读部分(粗标库)中对应发音人的声音是一样的,如果已经购买了粗标库声音就不必再购买精标库声音了

用途

语音分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理解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3RMB/份,标注15RMB/份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15RMB/份,标注75RMB/份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声音6RMB/份,标注30RMB/份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声音30RMB/份,标注150RMB/份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8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3-010

单位

科大讯飞信息科技公司

资源名称

中英文混读语音语料库-女声库

摘要

语料库的内容包括:声音质量高的语音数据和相应的文本、和标注数据。本课题完成后,可以提供一共供中英文语音合成、韵律建模、语料库标注方法探索方面可以使用的音库。可以通过双语种基础语料库的建设,推动国际间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合作和探讨。

用途

语音合成、语音分析、韵律研究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中文:8000 RMB;英文:37000 RMB;中英文混读:25000 RMB;三库合并购买价格:67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不允许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中文:56000 RMB;英文:259000 RMB;中英文混读:175000 RMB;三库合并购买价格:469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不允许 RMB

加入时间

2009-12-03

更新时间

2012-05-17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2012-003

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多媒体信息处理实验室

资源名称

录音回放说话人身份认证语音数据库

摘要

该数据库包含了40人的录音,每个人的录音分为三类,原始语音,转录语音,录音回放语音。所有声音文件均为16k采样频率、单声道、16bit量化精度的WINDOWS PCM WAV文件。

用途

用于精确说话人识别、语音识别、录音回放识别、录音设备源识别。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使用授权费

5000 RMB

国内赢利使用授权费

15000 RMB

国外研究使用授权费

20000 RMB

国外赢利使用授权费

30000 RMB

加入时间

2012-06-19

更新时间

2012-06-19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5-016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TSC973-973电话语料库

摘要

TSC973由真实环境下收集的酒店订房电话(对话)语音数据、文字转写和多层语音学标注组成。共有10个对话单元(分为93个声音文件),规模约120MB。

用途

TSC973主要针对口语(音段、韵律等)研究、语音(识别)工程等领域,尤其适合电话通讯领域的语音学研究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价格

5000 RMB

国内赢利价格

25000 RMB

国外研究价格

17500 RMB

国外赢利价格

875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5-013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CADCC-汉语普通话自然口语对话语料库

摘要

CADCC自然口语对话语料库由自然口语对话语音数据和对话文本组成,适用于自然口语研究、语音识别工程和高级汉语普通话教学等领域。

用途

用于自然口语研究、语音识别工程和高级汉语普通话教学等领域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价格

3600 RMB

国内赢利价格

18000 RMB

国外研究价格

12600 RMB

国外赢利价格

63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5-012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资源名称

ASCCD-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语料库

摘要

ASCCD朗读语篇语料库由语篇语料、语音数据和语音学标注信息组成,适用于语言语音研究、语音工程开发和基础汉语普通话教学等领域。

用途

用于语言语音研究、语音工程开发和基础汉语普通话教学等领域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价格

9000 RMB

国内赢利价格

45000 RMB

国外研究价格

31500 RMB

国外赢利价格

1575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09-12-03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资源序列号

CLDC-SPC-2005-010

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资源名称

CASIA汉语情感语料库

摘要

共包括四个专业发音人,六种情绪,共9,600句不同发音,包括300句相同文本和100句不同文本,可供各种分析实验使用

用途

为研究情感语音所设计的语料

优惠

参照中文语言资源联盟的会员优惠政策执行

国内研究价格

5000 RMB

国内赢利价格

15000 RMB

国外研究价格

35000 RMB

国外赢利价格

105000 RMB

加入时间

2008-06-11

更新时间

2010-10-09

相关链接

资源介绍 标注规范 技术文档 样例下载 获取资源

第六部分  20世纪汉语语音研究文献

本文献索引引自焦立为、冉启斌、石锋编著《二十世纪的中国语音学》(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第七章(附)二十世纪中国语音学论著引略”。

原说明:本索引收录二十世纪有关“中国语音学”的一些论文及著作,基本上都属于“现代语音学”的范围。语音学的界限本身不容易准确划定,本索引的大致情况是,传统音韵学的论著没有收录,有关方言语音、少数民族语音、历史语言学中的语音部分、语音规范、中外语音对比、语音教学、言语工程、语音在汉字加工中的作用等,这些方面的论文数量非常多,酌收了极少一部分。收录的截至时间是2000年12月。索引分为“中文论著”部分和“外文论著”部分,一般按照发表时的语种分类,索引均按著者音序排列。由于我们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有些论文没有列出详细的起迄页码,其中也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疏误之处,请读者鉴察指正。

艾杰瑞(1986)侗语的声调分裂和浊呼气音变异,载《东南亚作为一个语言区域》,译文(王德温译)载《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1987年第9集。 艾杰瑞、杨权(1994)侗水语语音几何学:升降曲线、边缘和二态现象,《民族语文》2期。 安英姬(2000)汉语节奏的二三律,《汉语学习》1期。 敖小平(1992)汉语音节的切分和非同一性,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巴维尔(1987)北京话正常话语里的轻声,《中国语文》5期330-345页。 白涤洲(1934)关中声调实验录,《史语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 白涤洲(1935)汉字标音法之演进,《国学季刊》4卷4期。 白启明(1923)歌谣中“儿”音的问题,《歌谣周刊》12号。 白珊(1961)重读、语调、停顿和呼吸,《戏剧报》5期。 白廷宝(1935)国语的变音,《国语周刊》219期1-2页;220期1-2页;221期2页。 白婉如(1989)广州话中的省略性音变,《方言》114-120页。 包睿舜(1986)香港粤语的共时语音变化,《语文杂志》,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出版,1986年9月,13期。 包智明(1992)汉语音节,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论文。 包智明(1997)从晋语分音词看介音的不对称性,载《中国语言学论丛》第一辑,67-78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包智明、侍建国、许德宝(1997)《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包紫薇(1959)汉语元音频谱的初步研究,《南京大学学报》4期。 包紫薇、魏荣爵(1960)汉语的平均频谱:应用现场和实验室语噪声测量的结果,《中国物理学报》16卷6期338-347页。 鲍怀翘(1978)骨导语言清晰度测量,《电声技术》4期。 鲍怀翘(1980)语音研究的新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期90-96页。 鲍怀翘(1984)快速富里叶变换在语音特性研究中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语言论集》第二辑244-259页。 鲍怀翘(1984)普通话单元音分类的生理解释,《中国语文》2期117-127页。 鲍怀翘(1984)声道截面函数和元音共振峰计算,《应用声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重庆。 鲍怀翘(1985)由共振峰预测声道形状,《通讯与保密》,成都。 鲍怀翘(1993)普通话语句时长结构初探,中国语言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 鲍怀翘(1995)藏语拉萨话元音声学分析,《中国语言学报》第七期187-200页。 鲍怀翘(1996)哈萨克语音节时长统计特性,《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鲍怀翘(1998)国际音标和计算机编码,《语言文字应用》1期,110-112页。 鲍怀翘(1988)维吾尔语元音声学初步分析,《民族语文》5期。4-13页。 鲍怀翘、陈嘉猷(1999)蒙古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内蒙古大学第三届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提要》。 鲍怀翘、陈嘉猷、米尔卡玛力、娜孜古丽(1996)哈萨克语元音声学分析及元音和谐理论,《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鲍怀翘、陈嘉猷、徐昂(1996)哈萨克语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鲍怀翘、吕士楠(1992)蒙古语察哈尔话元音松紧的声学分析,《民族语文》1期61-68页。 鲍怀翘、王璐(1998)普通话语音动态颚位数据库,载徐云扬、林茂灿编(1998)《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121-124页,香港城市大学。 鲍怀翘、徐昂、陈嘉猷(1992)藏语拉萨话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民族语文》5期10-20,9页。 鲍怀翘、杨力立(1983)语言音高与声带的生理特性,中国语言学会论文。 鲍怀翘、杨力立(1984)发音时喉内肌肌电研究,全国第一届艺术嗓音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 鲍怀翘、杨力立(1985)《普通话发音器官动作特性》(X光录像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鲍怀翘、周植志(1990)佤语浊送气声学特征分析,《民族语文》2期62-70页。 薄文泽(1994)傣语的短元音高化现象分析,《语言研究》,1期。 蔡德和(1997)利用语音学知识和神经网络识别非特定人的复合元音,应用声学1期。 蔡伟(1984)上声连读变调新探,《语文园地》5期。 蔡勇飞(1982)海南岛海口方言塞音吸气和没有送气的现象,载《语言学年刊》,浙江省语言学会编,杭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曹道·巴特尔、孔江平(1999)八十四名蒙语发音人的声门阻抗信号研究,《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曹德和(1998)读音不轻的轻音词,(日本)《中国语研究》第40号。 曹剑芬(1981)普通话zh ch sh r 的发音,《浙江师范学院学报》3期。 曹剑芬(1982)常阴沙话古全浊声母的发音特点——吴语清浊音辨析之一,《中国语文》4期273-278页。 曹剑芬(1986)普通话轻声音节特性分析,《应用声学》4期。 曹剑芬(1987)论清浊与带音不带音的关系,《中国语文》2期101-109页。 曹剑芬(1989)普通话双音节词的时长分布特征分析,《第四届语音图像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17-120页,北京,1989年10月25-27日。 曹剑芬(1990)《现代语音基础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曹剑芬(1991)《汉语语音学》评介,《语文建设》12期。 曹剑芬(1991)汉语普通话音节时长变化的动态模式,《 第五届语音图像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40-143页,大庸,1991年10月22-25日。 曹剑芬(1992)普通话韵母/ao/与/ou/的时频协变对比分析,《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356-360页,桂林,1992年9月。 曹剑芬(1993)谈谈语料库的语样选取问题,《计算语言学研究与应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曹剑芬(1994)普通话韵母/ao/与/ou/的时频协变对比分析,《应用声学》2期。 曹剑芬(1995)汉语普通话语句时长分布的基本格局,《中国语言学报》7期。 曹剑芬(1995)互补音系学??对一个对话声学资料库进行标记的理论框架,(译文)《国外语言学》1期。 曹剑芬(1995)连读变调与轻重对立,《中国语文》4期312-320页。 曹剑芬(1996)汉语双音子和三音子结构系统以及相关语料库的设计,罗振声、袁毓林主编《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曹剑芬(1996)普通话语音的环境音变与双音子和三音子结构,《语言文字应用》2期。 曹剑芬(1997)普通话双音子和三音子结构系统代表语料集,《语言文字应用》1期。 曹剑芬(1998)计算机与语言学-计算机语言智能仿生与语言学的思考,《计算机世界》6期。 曹剑芬(1998)连续话语语音特性及其信息处理,《语言文字应用》1期98-101页。 曹剑芬(1998)普通话语音节奏的初步研究,语言所《语音研究报告》。 曹剑芬(1999)从协同发音看语音的结合与变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曹剑芬(1999)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在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年会上的报告。 曹剑芬(1999)普通话节奏的声学语言学特性,《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曹剑芬、吴宗济(1995)第3届国际言语处理学术会议,《国外语言学》1期43-44;48页。 曹剑芬、颜景助、李爱军、华武(1995)普通话儿化和轻声研究及其合成试验,《语音图象与通讯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 曹剑芬、杨顺安(1984)北京话复合元音的实验研究,《中国语文》6期426-433页。 曹文(1999)舌叶韵母,《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曹耘(1987)北京话ts组声母的前化现象,《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曹志耘(1998)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语言研究》1期89-99页。 岑麒祥(1924)音缀论,《国立中山大学文史学研究所月刊》2卷1期37-45页。 岑麒祥(1937)《国际音标用法说明》,商务印书馆。 岑麒祥(1939)《语音学概要》,中华书局。科学出版社1959年修订版。 查·里德、张韵斐、聂鸿音、丁宝庆(1987)语音切分与汉语拼音教学,《中国语文》4期276-281页。英文题目为The Ability to manipulate speech sounds depends on knowing alphabetic writing,发表在Cognition第24辑,内容略有不同。 长谷川良一(1990)为什么日本学生最难掌握的是汉语的声调,《中国语文》6期。 陈宝如(1991)《普通话语音》,广东人民出版社。 陈昌仪(1983)永修话声调的演变:兼论鄱阳湖西侧赣方言的演变,《江西大学学报》2期,76-82。 陈晨(1991)语音的功能风格及其应用,《语文建设》1期,23-36页。 陈达德(1997)《国语声母的时间维度:基础声学参数的研究》,(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刚(1985)北京人口头不规范字音分析,《文字改革》6期。 陈刚(1986)北京话轻声音节的异变,《语文研究》4期23-29页。 陈海伦(2000)方言间韵母系统相似度测度研究,《中国语文》2期。 陈家康(1957)《四声究竟是什么东西》,文字改革出版社。 陈嘉猷、孔江平(1999)九十二名彝语发音人的声母阻抗信号研究,《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陈建民(1979)汉语里的节奏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陈洁雯(1992)语言与音乐之关系——“夜来香”普通话和粤语版本歌词之比较,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陈君华(1996)俄汉元音对比的新尝试,第三届全国语音学学术研讨会论文。 陈丽萍、姜晖(1994)近年来美国大学汉语音系学博士论文评介(上、下),《国外语言学》1期27-33页;2期32-39页。 陈明远(1989)从信息观点看普通话语音,《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周年》,知识出版社,405-430页。 陈佩玲、陶红印(1998)台湾官话叙事体中韵律单位的语法构成及其规律初探,《语言研究》1期1-22页。 陈平利(1994)音渡理论探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5期。 陈其光(1991)汉语鼻音韵尾的演变,《语言研究》增刊。 陈其光(1994)音位标音的几种选择,《中国语文》4期266-273页。 陈其光(1998)汉藏语系的二维语音,《语言研究》1期181-185页。 陈庆延(1991)山西西部方言白读的元音高化,《中国语文》6期。 陈琼玉(1999)《论语音表义兼谈其在教学英语教学上之启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韬、李昌立、莫福源(1993)汉语孤立字全音节实时识别系统,《声学学报》3期,161-171。 陈天泉、李如龙、梁玉璋1981,福州话声母类化音变的再探讨,中国语文3期。 (日)陈文芷(1980),字调和语调,(日本)《中国语学》227期。 (日)陈文芷(1988)汉语的升调,《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陈肖霞(1988)音位系统与言语行为研究的语音基础,《国外语言学》1期1-9页。 陈肖霞(1992)普通话中边音的感知时域分析,《第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 NCMMSC-92》,339-344页。 陈肖霞(1993)汉语普通话两音节中,V1-b,d,g声学表现的实验研究,《第六届全国语音图象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31-134页。 陈肖霞(1996)普通话元音-辅音-元音中协同发音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陈肖霞(1997)普通话音段协同发音研究,《中国语文》5期345-350页。 陈晓锦(1999)广西玉林白话阳声韵尾、入声韵尾脱落现象分析,《中国语文》1期。 陈亚川(1983)送气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之地位及其标识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陈芸菲(1996)鼻化元音的声学特性,《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陈泽平(1984)福州话的韵母结构及其演变模式,《语言学论丛》13辑,商务印书馆。 陈之昌(1980)汉语拼音表,《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陈治文(1965)关于北京话里儿化的来源,《中国语文》5期,369-370,412页。 陈忠敏(1988)南汇方言的三个缩气音,《语言研究》1期131-134页。 陈忠敏(1989)汉语、侗台语和东南亚诸语言先喉塞音对比研究,《语言研究》1期113-119页。 陈忠敏(1992)宁波方言“虾猪鸡”类字声调变读及其原因——兼论汉语南方方言表小称义的两种语音形式,《语言研究》2期72-77页。 陈忠敏(1993)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研究综述,《语文研究》2期63-65页;3期55-60页,21页。 陈重瑜(1988)1932-1985声调转变的一些趋势,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Vol.23.No.2. 陈重瑜(1988),北京音系里阴平字增加的趋势,《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五十九本一分,173-209页。 陈洲举(1998)双音节词的读音模式,《汉语教学研究》春季号。 陈洲举(1999)双音节、三音节短语的读音规律与变调——引进半声后,日本大東文化大學語學教育研究所《語學教育研究論叢》第16号。 陈卓铭等(1999)声调的脑机能偏侧化研究,《心理学动态》2期。 承融(1959)念轻声的规律,《文字改革》2期。 程默(1956))载瓦语的声调,《中国语文》4期。 程棠(1977)浅谈汉法语音对比,《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二集),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组编,北京语言学院。 程祥徽(1957)关于普通话音位,《中国语文》6期。 城生伯太郎(1975)《蒙古语察哈尔方言元音的声学语音学分析》,中译文载《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12集。 初敏、唐涤飞、司宏岩、田旭青、吕士楠、孔江平(1997)汉语音节音联感知特征研究,《声学学报》2期。 崔效义、王莉、李敬阳(1996)方言性伪装语音中的声调,《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崔英(1937)略论元音的发展,《语文》1卷1期。 崔永斌(1996)试论汉英语音主要差别,《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4期。 戴庆厦(1958)谈谈松紧元音,《少数民族语文论集》第二集,中国语文杂志社编。 戴庆厦(1990)藏缅语族松紧元音研究,《藏缅语族语言研究》,云南民族出版社。 戴庆厦(1994)景颇语两个语音特点的统计分析,《民族语文》,5期。 戴庆厦、刘岩(1999)论声调起源的初始特征,《艺文述林》(语言学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9-39页。 戴庆厦、赵富芬(1996)从电脑统计结果看白语语音特点,载戴庆厦、黄布凡等著《电脑辅助汉藏语词汇和语音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 戴薇蒿(1982)天津方言正在进行的卷舌声母的演变的分析,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论文。 邓丽萍(1993)《新化音系及其声调声母实验》,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论文。 丁邦新(1969)国语中双音节并列语两成分间的声调关系,《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三十九本二分,155-174页。 丁邦新(1980)从汉语方言现象检讨几个辨音征性问题,《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五十一本四分,607-614页。 丁邦新(1983)汉语声调发展若干问题(李玉译),《音韵学研究通讯》3期。 丁朝蓬、彭聃龄(1998)汉语儿童英语语音意识与拼写,《心理学报》3期。 董明晔(1992)疑问句的句尾语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期。 董绍克(1985)试论入声-/尾的语音性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3期。 董绍克(1985)阳谷方言的儿化,《中国语文》4期273-276页。 董绍克(1998)试论元曲的儿化音,《中国语文》3期218-221页。 董树人(1983)晋中话“嵌l词”与北京话对应词的比较,《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董同和(1948)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9册81-201页。 董同和(1985)《汉语音韵学》(八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董为光(1989)湘鄂赣三界方言的送气声母,《语言研究》2期,32-39. 董秀芳(1998)述补带宾句式中的韵律制约,《语言研究》1期55-62页。 董颖红(1999)藏语真性复合元音的声学特征分析,《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董玉国(1997)对日本学生鼻韵母音的教学,《世界汉语教学》4期66-70页。 董昭辉(1973)闽南语的两条次要变调规律,《台湾师范大学学报》第十八期。 董昭辉(1983)《汉英音节比较研究》,(台湾)学生书局。 董昭辉(1994)闽南语的变调与日语的变调,第一届台湾本土文化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师范大学。 董忠司(1995)台湾汉语方言影响下的若干“国语”声母变体(初稿),《语文学报》2期,1-28页。 董作宾(1923)歌谣与方音问题,《歌谣周刊》32号。 杜秦还(1992)谈谈现代汉语声调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端木三(1992)音段长短的定量,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端木三(1997)从汉语的重读谈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中国语言学论丛》第一辑,79-84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端木三(1999)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中国语文》4期246-254页。 范祥善、刘儒、杨世恩编(1924)《国音新浅说》,上海商务印书馆。 方汉泉(1979)当代英国英语语音的变化发展,《外国语教学》,6期。25-32页。 方毅(1924)《国音沿革》,商务印书馆。 方真(1996)腭裂语不送气塞音发音异常的实验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方至(1964)《普通话语音知觉》,中国科学院硕士论文。 方至(1990)连读变调与声调知觉,《心理学报》22卷3期255-259页。 方至(1996)普通话韵母的听觉范畴,《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方至(1998)普通话单韵母的听觉规范,《声学学报》4期。 方至、金凌娟(1990)声调知觉的多维量表,中国语文-认知科学第五届国际研讨会论文,科学出版社。 方至、沈晔、王书鑫(1979)普通话听力估计,《心理学报》3期304-312页。 方至、杨玉芳、金凌娟(1987)人的听觉调谐曲线,《心理学报》19卷3期228-234页。 费尔·罗斯(Phil Rose1988)声调音韵学研究——镇海方言双音节词连读变调的声学语音学分析,国际吴语研究会议论文。载徐云扬主编《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冯传璜(1975)汉语的轻声词汇,华语研究中心,南洋大学,新加坡。 冯传璜(1980)汉语轻声的规范化问题,《语文》,六卷32-51页。 冯广艺(1992)汉语声响形态及其变异特征,《东疆学刊》4期。 冯隆(1985)北京话语流中声韵调的时长,载林焘、王理嘉等(1985)《北京语音实验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胜利(1996)论汉语的韵律结构及其对句法构造的制约,《语言研究》1期108-127页。 冯胜利(1996)论汉语的“韵律词”,《中国社会科学》1期。 冯胜利(1997)《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胜利(1998)论汉语的“自然音步”,《中国语文》1期40-47页。 冯胜利(2000)《汉语韵律句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冯蒸(1994)从汉藏语系的角度论辅音三级分类法的一种新模式——兼论中国传统音韵学者对辅音分类的贡献,《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期。 冯蒸(1995)国际音标元音舌位图中和舌位高低有关的几个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2期。 冯志伟(1986)语音的自动识别与合成,《语文建设》1-2期。 夫昂(1983)1966年以前社会推广普通话的情况(资料),《文字改革》4期。 傅国通(1982)《现代汉语语音》,浙江人民出版社。 傅懋勣(1953)北京话究竟需要多少拼音字母,《中国语文》11期。 傅懋勣(1955)拼音汉字的声调问题,《中国语文》9期。 傅懋勣(1956)北京话的音位和拼音字母,《中国语文》5期。 哈平安(1985)现代汉语[i][?][?]的音位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哈平安(1991)病理语言学中的异常发音问题,《汉字文化》1期。 哈平安(1994)语流的语音结构单位,《汉字文化》1期,37-38。 哈平安、徐方(1991)病理语言学中的异常发音类型,《汉字文化》1期。 哈平安、刘艳虹、韦小满、马仁海(1999)听力正常及听力轻微损伤儿童语音感知的实验研究,《语言文字应用》3期。 甘世福(1956)论语音变化的原因,《中国语文》11期。 甘世福(1957)音位的定义和音位学的功用,《语文学习》7期 甘世福(1959)谈谈音位学的理论,《语言学论丛》第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 甘于恩、邵慧君(2000)试论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暨南大学学报》5期。 高本汉(1923)对于“死”“时”“五”“书”诸字内韵母之研究(徐炳昶译),《国学季刊》1卷3期。 高本汉(1935)《方音字典》序,《国学季刊》5卷1期95-106页,赵元任译。 高景成(1959)由许多词汇里看轻声衰颓的趋势,《文字改革》2期。 高明明(1993)《普通话语句中强调重音韵律特征的实验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高桥洋(1984)汉语普通话的语法重音,《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高士杰(1991)维吾尔语与汉语语音的异同——兼谈操汉语的学生学习维吾尔语语音的重点,《中国突厥语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 高元(1922)《高元国音学》,商务印书馆。 高玉振(1980)北京话的轻声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葛毅卿(1964)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新探,《南师学报》(社会科学版),1期,81-91页。 龚逢庆(1993)《现代汉语声母系统互转环镇图》及其应用,《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期。 宫齐(1995)第6届国际音系学会议论集——《音系学(1988)》介绍,《国外语言学》1期24-27页。 宫齐、姜聿华(1996)近代汉语精组字腭化与非腭化的生成音系学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谷伶(1999)简论语音的模糊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期。 谷牧(1994)论汉语音韵的文化内涵,《江苏社会科学》4期。 关辛秋(1996)湘西苗语一组声母语音实验分析,载戴庆厦、黄布凡等著《电脑辅助汉藏语词汇和语音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 桂灿昆(1978)英汉语音系统之对比,《现代外语》,1期。 郭锦桴(1984)我国古代研究音韵的生理与物理特性的历史成就,《语言论集》(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锦桴(1985)《国际音标》,云南人民出版社。 郭锦桴(1985)方言变调的综合分析,全国第三届汉语方言学术会议。 郭锦桴(1987)汉语方言韵母的比较分析,全国第四届汉语方言学术会议。 郭锦桴(1989)汉藏语言中声调与音节其他要素的制约关系,天津国际语音学与音系学会议。 郭锦桴、鲍怀翘(1988)厦门话声调的声调特性分析,《语言论集》(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锦桴(1991)学习普通话一定要认真学好声调,香港《普通话》1期。 郭锦桴(1993)《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郭锦桴(1993)《综合语音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郭锦桴(1996)汉语句子的语速,载罗振声、袁毓林编《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郭令育(1998)闽南语神经性构音障碍病患子音时长之声学研究,(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郭绍虞(1947)中国语词的声音美,《国文月刊》57期。 郭小武(1993)试论叠韵连绵字的统谐规律,《中国语文》3期。 郭小武(2000)“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中国语文》4期。 郭张凯伦、陆镜光(1986)粤语语调初探,《语文杂志》,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出版,1986年9月,13期。 郭正彦(1979)关于声调在音位系统中的处理问题,《北方论丛》7期。 郭正彦(1981)声乐中有关语音学的几个问题,《北方论丛》3期。 国玮秋(1999)元音后响辅音在音节内的归属,《外语学刊》3期。 韩祝祥(1994)试谈实验语音学与语言教学研究的关系,《语言教学与研究》4期。亦载赵金铭主编《语音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郝恩美(1994)《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评介,《汉语学习》2期63页。 何大安(1988)规律与方向:变迁中的音韵结构,载(台湾)《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何大安(1990)送气分调及相关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本四分,765-778。 何华(2000)《汉字音匹配和半球加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何善芬(1987)英语语音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几个方面,《外国语》6期。 何仲英(1921)介绍修正国音底两个建议,《教育杂志》13卷6期。 贺宁基(1980)实验语音学的作用及其与语言学的关系──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期。 贺宁基(1985)北京话二合元音感知中的时间因素,载林焘、王理嘉等(1985)《北京语音实验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贺巍(1981)今声调与古平仄,《语文研究》2期111-115页。 贺巍(1995)汉语官话方言入声消失的原因,《中国语文》3期195-202页。 贺阳、劲松(1992)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载胡明扬等《北京话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页296-329。 贺志辉(1989)普通话四声两分没有必要,《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总第11期(四川)。 洪惟仁(1990)《台湾河佬语声调研究》,台北《自立晚报》出版社。 侯精一(1985)晋东南地区的子变韵母,《中国语文》2期130-137页。 呼和(1996)蒙古语/r/辅音的声学分析,《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呼和(1996)察哈尔土语双音节词第二音节短元音的声学分析,《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版)1期。 呼和(1998)关于音长对蒙古语元音音色的影响问题,《199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呼和(1998)关于蒙古语的音节问题,《民族语文》4期。 呼和(1999)蒙古语元音的声学分析,《民族语文》4期。 呼和(1999)蒙古语元音固有音调初探,《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呼和、确精扎布(1999)《蒙古语语音声学分析》(蒙文),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胡百华(1986)华语调值的再考虑,《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 胡百华(1988)汉语的中平调,《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胡炳忠(1977)三声变调及其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集。 胡炳忠(1985)三声三字组的变调规律,《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胡超群、李漪(1992)失读病人语句、篇章阅读中形、音、义关系的探讨,《中国语文》3期191-194页。 胡明扬(1959)海盐通园方言中变调群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8期,372-376页。 胡明扬(1982)关于北京话语音、词汇的五项调查,《中国语言学报》1期。 胡明扬(1987)北京话声母W的音值,载胡明扬《北京话初探》,商务印书馆。 胡明扬(1987)关于北京话的语调问题,载胡明扬《北京话初探》,商务印书馆。 胡明扬(1988)北京“女国音”调查,《语文建设》1期。 胡明扬(1992)普通话书面语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的语音模式,《语文建设》5期。 胡培周(1996)澳门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情况,《方言》2期107-109页。 胡适(1921)国语运动的历史,《教育杂志》13卷11期。 胡士云(1989)叫卖语言的语音特点,《烟台大学学报》2期。 胡士云(1991)许寨话团音演变得社会语言学分析,载《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文出版社1991。 胡双宝(1962)谈京剧现代戏的字音和韵辙,中国语文,1965年2月份。139-143. 胡双宝(1980)有关汉语拼音文字的几个问题,《语文研究》1期110-117页。 胡水清等(2000)汉语语音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声学学报》4期。 胡坦、戴庆厦(1964)哈尼语元音的松紧,《中国语文》1期76-87页。 胡坦、瞿霭堂、林联合(1981)藏语(拉萨话)声调实验,《语言研究》1期18-38页。 胡伟民(1986)音位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语文导报》12期,40-45页。 胡伟民(1987)调位三论,《语文导报》12期。 胡壮麟(1992)《位与非位》评介,《国外语言学》1期7-10页。 华宏仪(1960)试说轻声,《语文教学》(华东)1期。 华武(1998)普通话停顿分布的感知实验,中文发表在《语音研究报告》,英文发在《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黄家教(1984)从“等”来看广州方言入声消失的迹象,载《音韵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 黄金文(1994)国语中i的发音部位,《第三届国际暨第十二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499-527页。新竹:清华大学。 黄金文(1995)《现代汉语r的语音、结构及来源》,(台湾)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明晔(1992)疑问句的句尾语调,《上海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期。 黄佩文、王志武(1981)关于轻声的一些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黄平文(2000)壮语连读变调探析,《民族语文》5期。 黄小萍(2000)试论英语短音化规则,《华侨大学学报》1期。 黄行(1999)语音对应规律的计量研究方法——苗瑶语方言语音对应规律示例,《民族语文》6期。亦载人大辅音资料《语言文字学》2000年4期。 黄玉国(1997)对日本学生鼻韵母音教学,《世界汉语教学》4期。 季国清(1983)汉语韵律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求是学刊》3期。 季永海(1999)汉语儿化音的发生与发展——兼与李思敬先生商榷,《民族语文》5期。 贾采珠(1991)北京口语儿化轻读辨义,《中国语文》4期281-282页。 贾采珠(1992)北京话的轻声儿化韵,《中国语文》1期39-44页。 江成(1956)复音词的轻重音的整理问题,《中国语文》5期。 江澄(1983)谈北京话“二”的读音,《中国语文》4期289页。 江澄(1984)北京话里某些阴平字的来历,《中国语文通讯》3期。 江荻、鲍怀翘(1996)复杂声母的非线性演化分析,《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江荻(1998)论藏语声母高低分化的嗓音机制,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江荻(1998)论声调的起源和声调的发生机制,《民族语文》5期,11-23页。 江文瑜(1994)国语和台语带有疑问语助词之句子的语调研究,《声韵论丛》第六辑。 江文瑜(1998)疑问语助词、语调、和语调下降三者互动关系之跨语言研究——以国语、台语、泰雅语为例,《第二届台湾语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选集》,345-378页。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 姜亮夫(1934)介绍四声实验录,《青年界》6卷3期8-14页。 姜涛、彭聃龄(1996)关于语音意识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概况,《心理学动态》3期。 姜涛、彭聃龄(1999)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特点及阅读能力高低读者的差异,《心理学报》1期。 蒋冀骋(1997)舌尖前元音产生于晚唐五代说质疑,《中国语文》5期384-386页。 蒋平(1997)汉语诸方言声调分布的优选解释,《双语双方言》(五)(第五届双语双方言研讨会(国际)论文选集),深港语言研究所编,汉学出版社。 蒋平(1999)“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设计与理论基础,《方言》3期187-196页。 蒋维崧、殷焕先(1957)轻声的教学,《语文教学》4期。 蒋宗霞(2000)二十世纪汉语轻声研究述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期。 焦贵甫(1994)英汉音节比较研究,河南大学学报1期。95-99页。 焦立为(1999)遵化方言中声调竞争初探,《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焦立为、张波(1996)普通话和遵化声调的对比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金定元(1986)“洋腔洋调”探源——汉英音位系统对比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4期。 金惠淑(1991)普通话音节的统计原则和方法,《语文建设》5期,65-68页。 金惠淑(1993)普通话音节究竟有多少?《语文建设》5期,35-36页。 金基石(1991)音位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方法论的演进——音位学史论纲,《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期,90-97页。 金顺德(1988)上海方言声调音系的生成语法解释初探,《生成语法论丛》,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金顺德(1990)Stephen R. Anderson的《二十世纪音系学》,《国外语言学》1期12-17;48页。 金顺德(1992)汉语变调中的韵律和语义规则,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金天相(1996)句子的音节组合及其文化内涵,《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38-249页。 金有景(1979)普通话“一”字声调的读法,《中国语文》5期。 金有景(1981)《普通话语音常识》,北京出版社。 金有景(1984)北京话“上声+轻声”的变调规律,《语海新探》第一辑,山东教育出版社。 金有景(1984)论日母——兼论五音、七音及娘母等,载《罗常培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 金有景(1998)读李思敬《汉语“儿”[?]音史研究》,《语文研究》4期27-33页。 金有景(1998)汉语史上[?](?,?)音的产生年代,《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期。 金志成、李广平(1995)在汉字视觉识别中字形和字音作用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3期。 靳光瑾(1995)北京话的文白异读和普通话的正音原则,《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语文出版社。 劲松(1992)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中国语文》2期113-123页。 京诺拉(1981)在变调方面的一个小问题(温洁译),《语言教学与研究》4期。 柯传仁(1995)汉语语音递增输出实验,《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孔江平(1991)道孚藏语双塞音声母的声学性质,《语言研究》2期122-133页。 孔江平(1991)道孚藏语双擦音的声学分析,《民族语文》3期。 孔江平(1991)凉山彝语松紧元音的声学研究,国际彝缅语学术会议(四川西昌1991)论文,载《彝缅语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 孔江平(1992)紫云苗语五平调的声学及感知研究,《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四川民族出版社。 孔江平(1992)凉山彝语松紧元音的声学研究,《西昌彝缅语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四川)。亦载《彝缅语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孔江平(1993)苗语浊送气的声学研究,《民族语文》1期。 孔江平(1993)藏语声调感知在合成中的应用,《第六届全国语音、图像、通讯信号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四川)。 孔江平(1994)中国少数民族实验语音学研究,《民族研究动态》4期。 孔江平(1996)哈尼语发声类型声学研究及音质概念的讨论,《民族语文》1期。 孔江平(1996)阿细彝语嗓音声学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亦载《中国民族语言论丛》(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孔江平(1997)汉语普通话嗓音抖动及波动的声学研究,《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第八届全国语音、图像、通讯信号处理学会论文选),郑州。 孔江平(1999)蒙语声母阻抗参量的相关性及其分类,《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金城出版社。 孔江平(1999)通过高速数字图像处理的声带振动,《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乐嗣炳(1936)《国语概论》,中华书局。 黎锦熙(1922)国语辨音实例,《国语月刊》1卷1期。 黎锦熙(1924)京音入声字谱,《东方杂志》21卷2期L64-97页。 黎锦熙(1941)国音四声练习谱(上),《国语周刊》(南郑)17期。 黎新第(1985)普通话古入声字归调的分期及相关特点,《重庆师院学报》3期。 黎新第(1987)官话方言促变舒声的层次和相互关系试析,《语言研究》1期60-69页。 黎新第(1990)《中原音韵》清入声作上声没有失误,《中国语文》4期284-292页。 黎泽渝(1998)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纪念先父黎锦熙先生逝世20周年,《渭南师专学报》社科版1期16-27页。 李爱军(1996)后音节为零声母的两音节间的共振峰过渡的感知实验,《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李爱军(1999)普通话对话的韵律短语和语句重音的声学分析,《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李葆嘉(1999)论华夏汉人对语音的自然感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期。 李兵(1990)CV音系学概论,《国外语言学》2期40-44;26页。 李兵(1998)优选论的产生、基本原理与应用,《现代外语》3期。 李炳泽(1996)黔东苗语声母和声调关系的统计分析,载戴庆厦、黄布凡等著《电脑辅助汉藏语词汇和语音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 李方桂(1947)武鸣土话音系,《史语所集刊》第12册293-303页。 李方桂(1948)莫话记略,《史语所集刊》第19册1-80页。 李方桂(1962)台语系声母及声调的关系,《史语所集刊》第三十四本一分。31-36页。 李方桂(1971)独山话(北部台语方言)的塞音韵尾:汉语塞音韵尾演变的暗示,第四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 李扶乾(1985)《现代汉语语音》,甘肃人民出版社。 李嘉乐(1983)所谓“滑音”,“介音”,/u_(和w_)/音与音节,《语言研究》2期。 李建华、张仲明(1997)英汉语音系统的对比,《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期。 李锦芳(1993)汉藏语言声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期。亦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93年10期。 李锦芳(1996)汉藏语语音实验研究及其理论贡献,载戴庆厦、黄布凡等著《电脑辅助汉藏语词汇和语音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 李锦望(1995)《沧州话声调研究》,南开大学硕士论文。 李敬阳、崔效义、王莉、冯祖一(1999)录音条件对声纹鉴定的影响,《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李敬忠(1989)试论汉藏语系辅音韵尾的消失趋势,《贵州民族研究》4期。 李俊彻(2000)自闭症病患情绪语音的理解与表达,(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李恺(1985)北京俗读音调查录,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 李明(1980)“儿化”浅谈,《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李明(1983)关于轻声语素前的上声变调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李明(1996)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读音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李启文(1996)近代汉语共同语入声字的演变,《中国语文》1期50-58页。 李青梅(1992)海峡两岸字音比较,《语言文字应用》3期。 李壬癸(1991)汉语的连环变化,(台湾)《声韵论丛》第三辑,学生书局。 李壬癸(1992)闽南方言音节尾-/的性质,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李荣(1965)语音演变规律的例外,《中国语文》2期116-126页。 李荣(1985)三个单字调的方言的调类,《方言》4期241-242页。 李荣(1987)旧小说里的轻声字例释,《中国语文》6期415-418页。 李如龙(1990)声调对声韵母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李如龙(1992)两种少见的声调演变模式,《语文研究》2期11-17页。 李如龙(1999)论汉语方音异读,《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李如龙(1999)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语言研究》1期102-113页。 李如龙(1999)论汉语方音的区域特征,《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又载《艺文述林》(语言学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15页。 李绍尼、(美)艾杰瑞(1990)云南剑川白语音质和音调类型,《中央民族学院学报》5期,页70-74。 李胜梅(1999)话语中结构复现时的音节递增和扩展现象,孙力平主编《语言研究论丛》,江西教育出版社。 李世瑜、韩根东(1992)天津方言岛的语音探讨,《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期,65-70页。 李树俨(1999)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汉语方言研究,《方言》1期14-20页。 李思敬(1981)汉语音韵学史文献上的儿化音记录考,《语文研究》1期83-88页。 李思敬(1986)《汉语“儿”[?]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 李思敬(1988)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儿系列字的音值和儿音缀的形态音位,《中国语言学报》三期, 301-316页,商务印书馆。 李思敬(1990)汉语普通话儿化音两种构音方式的语音实验,《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李思敬(2000)现代北京话的轻音和儿化音溯源——传统音韵学和现代汉语语音研究结合举隅,《语文研究》3期。 李添富(1995)轻声性质的再探讨,《王静芝先生八秩寿庆论文集》,239-254页。台北:辅仁大学中文系所。 李嵬、祝华、Barbara Dodd、姜涛、彭聃龄 舒华(2000)说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心理学报》2期,170-175页。 李维(1992)嗓音的喉腔状态,《辽宁教育学院学报》3期。 李文生(1964)《切音机的设计与试制》,《科学仪器》2卷3期。 李文生(1979)切音机的改进和应用,第二届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李文生、郭念锋(1980)汉语普通话音长的测定及其对听觉影响的实验研究(I),中国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 李先耕(1994),汉语的单音孤立性,《学术交流》,4期。 李小梅(2000)单音节形容词叠音后缀55调辨,《中国语文》2期。 李小平(1998)从音系的辅音含量看晋语保留入声的原因,《语文研究》4期。 李新魁(1980)论近代共同语的标准音,《语文研究》1期44-52页。 李新魁(1982)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载《语言研究论丛》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 李新魁(1993)四十年来的汉语音韵学研究,《中国语文》1期16-22页。 李新魁(1995)普通话语音发展述略,《语文建设通讯》,9月,49期。 李行健、刘思训(1985)天津方言的连读变调,《中国语文》1期。 李延瑞(1984)普通话音位研究评述,《中国语文》4期254-260页。 李延瑞(1996)论普通话儿化韵及儿化音位,《语文研究》2期21-26页。 李延瑞(1996)“儿化”性质及普通话儿化韵的发展趋势,《语文建设》10期。 李永华(1995)麻省理工学院与生成音系学的发展,《国外语言学》1期19-23;33页。 李永燧(1959)苗语声母和声调中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4期。65-80页。 李永燧(1960)声调在音位系统中的地位,《中国语文》2期。 李永燧(1992)缅彝语言声调比较研究,《民族语文》6期。 李永燧、陈克炯、陈其光(1959)苗语声母和声调中的几个问题,《语言研究》(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编)4期。 李宇明(1991)1~120天婴儿发音研究,《心理科学》5期。 李宇明(1997)聋童声母获得状况及其语言教学,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三届学术年会(北京)论文。 李宇明、徐昌洪(1992)聋童声母获得状况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期。亦载《语言的理解与发生——儿童问句系统的理解与发生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李兆同(1963)关于音位分析中的语音相近原则,《云南大学学术论文集》,第2辑中文分册 李兆同(1985)关于普通话零声母的分析问题,《语文研究》1期25-29页。 李振麟(1956)“音位”与“音位学”浅说,《语文知识》10期。 李振玺(1992)汉语语音研究的方向和道路:兼谈“人体信息语言学”,《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期,101-103页。 李智强(1996)北京话轻声音节的音系表达式,《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李智强(1997)生成音系学的音节理论,《外语教学与研究》4期。 李智强(1997)普通话韵律标音的初步研究,《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智能接口与智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李智强(1998)韵律研究和韵律标音,《语言文字应用》1期105-109页。 李子容(1999)汉语节律和歧义分解,《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李子殷(1985)汉语二字调图样分析及其在合成语言中的应用,《声学学报》2期73-84页。 厉为民(1981)试论轻声和重音,《中国语文》1期35-40页。 梁磊(1999)太原话塞音的实验分析,《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梁之安(1963)辅音的送气特性及其听觉辨认,《生理学报》26卷2期,93-99页。 梁之安(1963)中国人对俄语塞音音节听辨的一些特性,《生理学报》26卷2期,100-107页。 梁之安(1963)汉语普通话中声调的听觉辨认依据,《生理学报》26卷2期。26卷2期。85-92页。 梁之安、王作彬(1963)重复短声所引起的音高感觉,《生理学报》26期1期,59-70页。 梁之安、王作彬、杨琼华(1964)《重复短声的音调辨别阈与信号时程的关系》,《声学学报》1卷1期。 梁之安(1965)弱背景声对声音信号感受的影响,《声学学报》2卷1期。 梁之安(1965)单元音识别率与音节长短的关系,《声学学报》2卷1期。 梁之安、杨琼华(1965)《声音响度辨别与信号时程的关系》,《声学学报》2卷3期。 梁之安、饶宇安、杨琼华(1982)人耳正常鼓膜声顺图的频率特性,《声学学报》7期,243-250页。 梁之安、陈琳、朱鸣、陈光地(1985)窄带噪声的调频感受阈,《声学学报》10卷5期。 梁金荣、高然、钟奇(1997)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兼论晋语的归属,《语文研究》2期37-42页。 廖荣蓉(1982)苏州话单字调、双字调实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廖荣蓉(1992)北京话中词组音调升降曲线的原则,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廖荣蓉(1994)国外的汉语语音研究,载石锋编《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语文出版社。 廖荣蓉(1996)北京话声调规律再分析,《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廖荣蓉、石锋(1986)对外汉语教学中r声母音质的实验研究,《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廖荣蓉、石锋(1987)汉语普通话r声母音质的实验研究,《语言研究》2期146-160页。 廖小波(1987)《藏语德格话声调的实验研究》,中央民族学院硕士论文。 林柏松(1988)近百年来澳门话语音的发展变化,《中国语文》4期274-280页。 林宝卿(1992)普通话的儿化,《语言文字应用》2期。 林华(1998)“调素”论及普通话连读变调,《中国语文》1期31-39页。 林伦伦、陈小枫(1996)《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 林茂灿(1965)音高显示器与普通话声调音高特性,《声学学报》1期8-15页。 林茂灿(1980)语音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语文现代化》1980年4期。 林茂灿(1986)《实验语音学》,《中国语文天地》3期。 林茂灿(1987)《北京语音实验录》评介,《中国语文》2期149-153页。 林茂灿(1988)汉语有无轻重音?,《第二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摘要》,北京。 林茂灿(1988)普通话声调的声学特征和知觉征兆,《中国语文》3期182-193页。 林茂灿(1988)语音感知的一些问题,《声学技术》4期。 林茂灿(1988)语音研究的三个领域,《第二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摘要》,北京。 林茂灿(1989)普通话轻声音节与英语等语言弱读音节的比较,《全国语音、图象、通信与信号处理会议录》。 林茂灿(1989)语音研究的新进展,《语文建设》6期。 林茂灿(1990)谈汉语普通话范畴感知,《第三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摘要》,上海外国语大学。 林茂灿(1990)语音边界对合成的/liao/与/liou/音质的影响,《第三届国际汉语认知会议录》,北戴河。 林茂灿(1992)普通话协同发音研究,《第四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摘要》,北京大学大学。 林茂灿(1994)声调与音段,《第五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摘要》,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林茂灿(1995)北京话声调分布区的知觉研究,《声学学报》6期437-445页。 林茂灿(1995)语音学与言语自动识别,《计算机世界报(专家论坛)》,1995年12月13日。 林茂灿(1996)汉语连续自然语句的音变与认知,《第六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摘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林茂灿(1996)普通话两音节间F0过渡及其感知,《中国社会科学》4期159-174页。 林茂灿(1996)语音研究对言语自动识别的贡献,《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罗振声、袁毓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茂灿(1998)F0范围与普通话无声波的停顿,《第一届国际汉语研讨会论文摘要》,上海。 林茂灿(1998)汉语语音的描写、实验和解释,《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712-742页。 林茂灿(1998)普通话韵律短语的声学边界特性研究,《第七国外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洛阳解放军学院。 林茂灿、林联合、夏光荣、曹雨生(1980)普通话二字词变调的实验研究,《中国语文》1期74-79页。 林茂灿、颜景助(1980)北京话轻声的声学性质,《方言》3期166-178页。 林茂灿、颜景助(1988)北京话轻声音节的韵母减缩的声学特性,《语音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林茂灿、颜景助(1990)普通话轻声与轻重音,《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88-104页。 林茂灿、颜景助(1992)普通话四音节词和短语中声调协同发音模式,《声学学报》6期456-467页。 林茂灿、颜景助(1994)普通话带鼻尾零声母音节中的协同发音,《应用声学》1期12-20页。 林茂灿、颜景助、孙国华(1984)北京话两字组正常重音的初步实验,《方言》1期57-73页。 林茂灿、颜景助、孙国华(1988)声带紧张度(VCT)和声门下压力(Ps)在北京话两字组语音基频(F0)产生中作用的初步实验,《中国语言学报》三期284-300页,商务印书馆。 林焘(1957)现代汉语补足语里的轻音现象所反映出来的语法和语义问题,《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期。 林焘(1962)现代汉语轻音和句法结构的关系,《中国语文》7期。 林焘(1963)北京话的连读音变,《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期。 林焘(1979)语音教学和字音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4期。 林焘(1982)北京话儿化韵个人读音差异问题,《语文研究》2期9-14页。 林焘(1982)普通话里的V,《汉语学习》6期。 林焘(1983)探讨北京话轻音性质的初步实验,《语言学论丛》第十辑,商务印书馆。 林焘(1985)北京话去声连读变调新探,《中国语文》2期99-104页。 林焘(1987)北京官话区的划分,《方言》3期166-172页。 林焘(1987)北京官话溯源,《中国语文》3期161-169页。 林焘(1990)《实验语音学概要》评介,《中国语文》3期215-218页。 林焘(1990)《语音探索集稿》,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林焘(1990)京剧韵白声调初析,载《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74-90页,商务印书馆。 林焘(1991)北京东郊阴阳平调值的转化,《中国语文》1期21-26页。 林焘(1995)日母音值考,《燕京学报》新一期403-419页。 林焘(1996)语音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3期18-21页。 林焘(1997)陆志韦先生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燕京学报》新三期327-346页。 林焘(1999)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形成与发展,载《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林焘、沈炯(1995)北京话儿化韵的语音分歧,《中国语文》3期170-179页。 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焘、王理嘉等(1985)《北京语音实验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林焘、王士元(1985)声调感知问题,《中国语言学报》2期59-69页。 林泳海、张必隐(1999)中文阅读中的语音类似效应,《心理学报》1期,21-27页。 林泳海、张必隐(1999)音韵在词汇通达中的作用,《心理学报》2期,152-155页。 刘爱伦、黄胜文(1995)汉字双向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4期。 刘丹青(1992)吴江方言[g]声母字研究,《语言研究》2期。 刘丹青(1993)汉语形态的节律制约——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期。 刘复(1923)实验四声变化之一例,《国学季刊》1卷3期433-450页。 刘复(1923)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国学季刊》1卷3期451-464页。 刘复(1924)《四声实验录》,上海群益书社。 刘复(1927)“图式音标”草创,《清华学报》第四卷第二期。 刘复(1930)声调之推断及“声调推断尺”之制造与用法,《史语所集刊》第一本第二分。 刘复(1932)北平方音析数表,《国学季刊》3卷3期535-540页。 刘复(1934)乙二声调推断尺,《史语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 刘富华(2000)轻声的“调位”及相关问题,《汉语学习》,5期。 刘慧樱(1990)《国语语调的声学研究》,清华大学(台湾新竹)硕士学位论文。 刘娟(1994)济南方言上上相连前字变调的实验分析,《语言研究》2期。 刘娟(1997)轻声的本质特征,《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刘娟(1999)广东话九个单字调在不同速率语调中的变化,《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刘娟、石锋(1996)普通话送气声母对声调的影响,(南开大学)《语言学论辑》第2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7-208页。 刘连元、马亦凡(1986)普通话声调分布和声调结构频度,《语文建设》3期。 刘乃华(1985)普通话双音复合词音强规律初探,《南京师大学报》1期。 刘叔新、石锋(1995)主语声音形式特点的考察,《语法研究和探索》,商务印书馆。 刘太杰、张玉来(1998)普通话不规则字音产生的原因,《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刘祥柏(1995)论音位归纳和音变归纳的界限,《语文研究》1期33-34页。 刘艺(1998)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期94-99页。 刘英凯(1998)《英汉语音修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援朝(1991)北京话与四周临近地区四声调值的差异,《语文研究》3期40-45页。 刘月华(1988)语调是非问句,《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刘泽先(1957)北京话里究竟有多少音节?——一个初步的调查统计,《中国语文》2期,1-8页;3期,17-23页。 刘兆吉等(1980)三~六岁儿童语音发展水平调查研究,《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2期。 刘照雄(1984)我国蒙古语族语言的语音对应,《民族语文》6期。 卢甲文(1979)关于三个上声连续变调问题的商榷,《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卢甲文(1980)现代韵书评论,《语文研究》1期53-66页。 卢甲文(1983)关于“上声+轻声”的变调问题,《中州学刊》4期。 卢甲文(1984)汉语里的合音现象和分音现象,《信阳师范学院学报》4期。 卢绍美、杨萱(1978)《常用汉语轻声词汇》,华语研究中心,南洋大学,新加坡。 卢诒常(1958)瑶族缅语标敏方言的构词变调与构形变调,《民族语文》6期。 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鲁一民(1983)“也、又、都、就、还”的轻重读音,《中国语文》2期119页。 鲁允中(1955)《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商务印书馆。 鲁允中(1985)儿化现象一例,《中国语文》6期416页。 陆丙甫(1985)汉语拼音的阅读心理,《文字改革》6期。 陆绍尊(1990)藏语中甸话的语音特点,《语言研究》2期,147-159。 陆致极(1984)普通话双音词“重中式”和“中重式”声学性质初探,《汉语学习》6期。 陆致极(1985)关于“非线性”音位学,《国外语言学》3、4期。 陆致极(1985)普通话的韵母结构和元音音位系统,《汉语学习》2期。 陆致极(1986)也谈上声三字组的变调规律,《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陆致极(1986)关于声调理论的探索,《汉语学习》4期。 陆致极(1987)试论普通话音位的区别特征,《语文研究》4期10-20页。 陆致极(1988)关于区别特征的层级性,《国外语言学》1期。 路继伦(1996)天津方言中一种新的连读变调,《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路继伦(1999)高平调在连读变调中的稳定性,《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吕菁菁(1990)《台语失语症病人声调研究》(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Tone Production and Tone Comprehension on Some Taiwanese Aphasics),清华大学(台湾新竹)硕士学位论文。 吕朋林(1989)再谈普通话音位的归纳,《汉语学习》1期。 吕朋林(1993)半元音j应置于何序列,《语言研究》2期81-82页。 吕士楠、齐士钤、张家騄(1994)合成言语自然度的研究,《声学学报》1期。 吕士楠、张家騄 、齐士钤(1981)汉语辅音知觉混淆研究中的多维标度方法,《声学学报》6期363-370页。 吕叔湘(1963)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中国语文》1期。 罗安源(1996)从共振峰看元音音区,载戴庆厦、黄布凡等著《电脑辅助汉藏语词汇和语音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 罗安源(2000)《田野语音学》(胡振华、丁文楼审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罗安源、但国干(1981)谈谈国际音标的创制和应用,《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期。亦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1981年9期。 罗安源、金雅声(1990)《简明实用语音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罗安源、金雅声(1992)论元音音区,《民族语文》1期,71-76,70页。 罗常培(1928)双声叠韵说,《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四集第41期。 罗常培(1932)关于广州话入声的讨论,《国语周刊》第41期。 罗常培(1932)官话字母与合声简字,《国语周刊》第39,40期。 罗常培(1933)方音研究之最近的进展,《国语周刊》第73期。 罗常培(1933)汉语方音研究小史,《东方杂志》第30卷第7期。 罗常培(1934)《国音字母演进史》,商务印书馆。 罗常培(1934)白涤洲小传,《史语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 罗常培(1934)徽州方言的几个要点,《国语周刊》第152期。 罗常培(1935)京剧中的几个音韵问题---1935年9月7日为北京青年会剧团演讲---,《东方杂志》第三十二卷第一号。 罗常培(1935)十韵汇编叙例,《国学季刊》5卷2期175-196页。 罗常培(1937)国际音标的派别和国际音标的来源,《东方杂志》第34卷第1期。 罗常培(1939)从“四声”说到“九声”,《文史杂志》第36卷第8期。 罗常培(1941)昆明话和国语的异同,《东方杂志》第38卷第3期。 罗常培(1941)现代方言中的古音遗迹,《文史杂志》第1卷第2期。 罗常培(1942)语音学的功用,《读书通讯》第36期。 罗常培(1944)反切的方法及其应用,《国文月刊》第27期。 罗常培、王均(1957)《普通语音学纲要》,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81年新版。 罗常培(1986)《北平俗曲百种摘韵》,天津古籍出版社。 罗福腾(1992)普通话“多”字读阳平调的考察分析,《语文建设》2期。 罗季光(1956)怎样分析语音和描写语音,《中国语文》5期32-36页。 罗季光(1961)北京话i和?(?)的音位问题,《中国语文》1961年6月份,33-34,40页. (美)罗杰瑞(1986)闽北方言的第三套清塞音和清塞擦音,《中国语文》1期。 罗美珍(1988)从民族语看汉语语音发展的几个问题,张志公主编《语文论集》(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罗美珍(1988)对汉语和侗台语声调起源的一种设想,《中国语文》3期212-218页。 罗肇锦(1994)论“声调”是汉语教学的第一条件,海峡两岸语文研讨会论文。 罗肇锦(1997)从台湾语言声调现象论汉语声调演变的几个规律,台湾语言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新竹:新竹师范学院。 马大猷(1982)日语塞音和元音之间的音长关系,《声学学报》,3期。 马大猷(1983)语音出现的统计分布,《声学学报》5期273-280页。 马大猷、张家騄(1965)汉语标准频谱,《声学学报》4期。 马洪志(1977)法语语音的变化趋势,《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二集),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组编,北京语言学院。 马秋武(1999)管辖音系学与汉语普通话音节可能性组合的音系分析,《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马学良(1986)谈谈现代汉语的语音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马学良(1992)《马学良民族研究文集》,民族出版社。 马学良、罗季光(1962)我国汉藏语系语言元音的长短,《中国语文》5期,193-211页。 马学良(1993)语音学是调查研究语言的一门领先的科学——从一部语言学新著想到的,《中央民族学院学报》3期。 马学良(1999)汉藏语言的语音研究和问题,史语所集刊七十本一分,289-301页。 马学良、戴庆厦(1980)藏缅语族辅音韵尾的发展,民族语文学术讨论会论文。 马学良、罗季光(1962)我国汉藏语系语言元音的长短,《中国语文》5期。 麦耘(1994)《西儒耳目资》没有儿化音的记录,《语文研究》4期49-51;14页。 麦耘(1998)汉语音节—音位层次分析——以广州话为例,《语言研究》2期66-77页。 麦耘(1998)广州话语调说略,载郑定欧、蔡建华主编《广州话研究与教学》(第三辑),中山大学出版社。 毛世桢(1984)上海话鼻韵母鼻音性质的实验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期。 毛世桢(1994)现代汉语语法停顿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期。 毛世桢(1999)普通话二字词的轻重格式,《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毛秀月(1984)普通话元音音位刍议,《西南师范学院学报》2期。 孟国(1990)洋腔洋调的声调和语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3期。63-66. 孟悦、王艳宇(1992)普通话发音水平与英语发音水平的关系:一份调查报告,《外语教学与研究》1期。 米青(1986)普通话轻声教学刍议,《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米青(1988)垣曲方言用变调表示“子”尾,《中国语文》4期301页。 米尔卡玛力(1996)哈萨克语/dZ/音位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韩)苗延昌(1990)普通话里的轻声考察,《外国语教育研究》第5辑,63-80页,大邱大学校外国语教育研究所。 穆紫、翟光(1997)复辅音刍议,《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期。 那孜古丽·吐斯那比(1999)哈萨克语/w/的声学特征分析,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现代语音学论文》。 那宗训(1995)全浊上声字是否均变为去声,《中国语文》1期61-64页。 倪海曙(1987)《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始末和编年纪事》,知识出版社,上海。 倪海曙(1991)《倪海曙语文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宁忌浮(1987)试谈近代汉语语音下限,《语言研究》2期52-56页。 钮静籁(1992)关于语音教学的几点看法,《外交学院学报》2期,63-64,19页。 欧淑珍(1997)闽南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与变调现象的问题,《声韵论丛》第九辑。 欧阳觉亚(1979)声调与音节的相互制约关系,《中国语文》5期。 潘礼美(1995)海峡两岸审音比较,《语文建设通讯》3月,47期。 潘悟云(1982)关于汉语声调发展的几个问题——读王士元先生的A note on tone development,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 10,No.2. 359-385. 潘悟云(1996)语音学对音韵学的解释作用,《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潘永梁(1998),英汉元音变化的比较,载刘重德《英汉语比较与翻译》,青岛出版社。 彭刚、柯津云(1999)香港话声调序列的识别与研究,《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彭泽润(1999)鼻音的性质和类型,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彭宗平(1999)双音节三音节语词中轻声声调调型的初步测试,《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平山久雄(1984)江淮方言祖调值构拟和北方方言祖调值初探,《语言研究》1期185-199页。 平山久雄(1987)论“我”字例外音变的原因,《中国语文》6期409-414页。 平山久雄(1991)汉语声调起源窥探,《语言研究》1期145-151页。 平山久雄(1992)从历时观点论吴语变调和北京话轻声的关系,《中国语文》4期244-252页。 平山久雄(1995)北京文言音基础方言里入声的情况,《语言研究》1期107-113页。 平山久雄(1998)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方言》1期7-13页。 平山久雄(1998)官话和晋语方言“上上变调”的类型及成因,首届汉语言学国际研讨会上宣读。 平山久雄(2000)北京话一种儿化变调的成因,《中国语文》5期。 平田昌司(1997)汉语方言音节类型“松紧”的南北差异,(台湾)《中国境内语言暨语言学》第四辑。 平悦铃(1999)上海方言单音节声调的声学研究,《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蒲立本(Pullyblank)无元音的汉语?用音节结构的三层理论看北京话,载《第十六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记略》,华盛顿大学。 亓海峰(1999)《山东方言上声变调研究》,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论文。 亓海峰、石锋(1998)北方话上声变调的类型,《语言研究》增刊。 齐声乔(1956)汉语的字调、停顿与语调的交互关系,《中国语文》10期。 齐士钤、张家騄(1982)汉语普通话辅音音长分析,《声学学报》1期8-13页。 齐欣(1993)X-Bar syllabic structure approach to Mandarin r-suffixation.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钱冠连(1990)音感召唤,《外语学刊》5期,38-42页。 钱乃荣(1988)论普通话的音位和区别性特征,《汉语学习》1期。 钱乃荣(1990)上海地区方言音变的语法扩散,载余志鸿主编《现代语言学——全方位的探索》,延边大学出版社。 钱乃荣(1995)汉语方言研究中的新收获——祝贺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发行兼评《上海话音档》,《语文研究》4期45-47页。 钱学烈(1985)-试论普通话的轻声词和儿化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期。 钱瑶、高云峰(2000)关于确定声调调形和调值方法的讨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期49-55页。 钱曾怡(1995)论儿化,《中国语言学报》第五期。 钱曾怡(2000)从汉语方言看汉语声调的发展,《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桥本万太郎(1982)西北方言和中古汉语的硬软颚音韵尾——中古汉语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的不同作用,《语文研究》1期19-33页。 桥本万太郎(1985)汉语调值的纵横两个角度的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期。 曲延轩(2000)《汉语听觉词汇加工中的声调》,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 瞿霭堂(1962)卓尼藏语的声调与声韵母的关系,《中国语文》7期。 瞿霭堂(1965)藏语的复辅音,《中国语文》6期,446-458页。 瞿霭堂(1979)谈谈声母清浊对声调的影响,《民族语文》2期120-124页。 瞿霭堂(1981)藏语的声调及其发展,《语言研究》创刊号177-194页。 瞿霭堂(1985)论语言的声韵调分析方法,北京市语言学会编《语言论文集》。 瞿霭堂(1985)汉藏语言调值研究的价值和方法,《民族语文》6期。 瞿霭堂(1991)《藏语韵母研究》,青海民族出版社。 瞿霭堂(1996)论汉藏语言的音系学,《民族语文》5期,17-27页。 瞿霭堂、劲松(1992)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第三届全国现代语言学会议论文,载《现代语言学》,语文出版社1994年。 确精扎布(1989)蒙古语察哈尔土语元音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民族语文》4期。 秦似(1981)对审音问题的若干意见和建议,《语文园地》2期。 饶秉才(1989)试论语音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期。 饶宇安(1983)人鼓膜声顺图的正常值,《声学学报》5期。 尚静(1966)《关于北京话里儿化的来源》小议,《中国语文》1966年1月份。67-68. 尚林营、沈瑶(1992)汉字音节结构的普遍意义,《河南大学学报》6期。 邵敬敏(1999)关于轻声词的若干疑难问题,《语文建设》1期。 沈山豪(1989)汉语可懂度和语言传输指数的初步探讨,《声学学报》2期。 沈炯(1985)北京话声调的音域和语调,载林焘、王理嘉等(1985)《北京语音实验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沈炯(1987)北京话开口呼零声母的语音分歧,《中国语文》5期352-362页。 沈炯(1990)疑问语调的形式,载余志鸿主编《现代语言学——全方位的探索》,延边大学出版社。 沈炯(1992)汉语语调模型刍议,《语文研究》4期16-24页。 沈炯(1994)汉语语调构造与和语调类型,《方言》3期221-228页。 沈炯(1994)汉语语势重音的音理(简要报告),《语文研究》3期。 沈炯(1994)北京话上声连读的调型组合和节奏形式,《中国语文》4期274-281页。 沈炯(1995)汉语音高系统的有声性和区别性,《语言文字应用》2期。 沈炯(1996)汉语三音节词里两套重音的实验分析,《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沈炯(1996)关于韵律和语调的一些看法,《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沈炯(1998)汉语语调分类和标记方法试说,《语言文字应用》1期102-104页。 沈炯(1999)汉语音高载信系统模型,载石锋、潘悟云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沈炯(1999)美标度是比例标度——纠正一种流行的误解,《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沈炯、[荷兰] J. H. v. d. Hoek(1994)汉语语势重音的音理(简要报告),《语文研究》3期10-15页。 沈米遐、孔江平(1999)彝语声门阻抗参量的相关性及其分类,《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沈荣钧(1996)《台语唇音限制现象的心理特性》(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Labial Constraint Phenomena in Taiwanese),清华大学(台湾新竹)硕士学位论文。 沈同(1985)新派上海话声调的底层形式,《语言研究》2期85-101页。 沈祥源(1998)《文艺音韵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沈晓楠(1991)普通话上声教学的探讨,《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沈晓楠(1992)汉语句法边界和时间维,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沈晔、王书鑫(1983)一个言语测听材料的编制,《心理学报》3期。 沈钟伟、王士元(1988)吴语浊塞音的研究——统计上的分析和理论上的考虑,国际吴语研究会议论文。载徐云扬主编《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盛今惠等(1990)正常儿童汉语拼音元音的共振峰测算方法对比,《声学技术》2期。 施光亨(1986)现代汉语语音琐谈——声韵组合的命名、规范和频率,《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施其生(1989)一项窥探调值混同过程的调查,《语言研究》2期40-42页。 施其生(1991)从口音的年龄差异看汕头音系及其形成,载《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文出版社1991。 石波(1984)《汉语固有音调研究——元音基频与音质之间的固有关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生论文。 石波(1994)语音合成技术,载石锋编《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语文出版社。 石锋(1983)苏州话浊塞音的声学特征,《语言研究》1期。 石锋(1986)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语言研究》1期。 石锋(1987)天津方言单字音声调分析——天津方言声调实验研究之一,《语言研究论丛》,南开大学出版社。 石锋(1988)从塞音的清浊看区别性特征的表现,《南开学报》1期。70-75。 石锋(1988)试论天津话的声调及其变化,《中国语文》5期351-360页。 石锋(1988)苏州话浊音声母的再分析,载《吴语研究》,徐云扬主编,269-270页。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亦载《语音学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石锋(1989)《汉语侗台语声调类型分析》,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石锋(1990)语音中的补偿现象——现代语音学笔记,《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又载《语音丛稿》,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石锋(1990)再论天津话声调及其变化——现代语音学笔记,《语言研究》2期15-24页。 石锋(1990)论五度值记调法,《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3期,67-72. 石锋(1991),北京话韵律特征的多角度研究——读《语音探索集稿》,《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石锋(1991)试论语音的层次,《中国语言学报》第四期。 石锋(1991)北京话的声调格局,《语言研究》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石锋(1992)吴江方言声调格局的分析,《方言》3期189-194页。 石锋(1993)声调格局和声调分类,南开大学《语言学论辑》第1辑,天津人民出版社。 石锋(1994)关于声调分析的几个问题,载石锋、廖荣蓉《语音丛稿》,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石锋(1994)送气分调余论,《第三届国际暨第十二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440-458。新竹:清华大学。 石锋(1994)声调三论,载石锋、廖荣蓉《语音丛稿》,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石锋(1995)关于音节内部时长关系的几个问题,《中国语言学报》第6期。 石锋(1996)汉语的语调格局,《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石锋(1996)高坝侗语的声调格局,《语言研究》增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石锋(1997)秀洞和启蒙的侗语声调分析,《语言研究论丛》第七辑,语文出版社。 石锋(1998)送气声母对于声调的影响,JCL,Vol.26,No.1. 石锋(1998)中和水语的声调分析,《民族语文》2期,38-43页。 石锋、廖荣蓉(1985)实验语音学简介,《语文论集》(一)张志公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石锋、亓海峰(2000)变调类型和上声变调,(日本)《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创刊号。 石锋、石林、廖荣蓉(1988)高坝侗语五个平调的实验分析,《民族语文》5期。 石锋(1999)汉语语调格局在不同语速中的表现,载石锋、潘悟云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石锋、田美华(2000)汉语语音的可见操作系统,第六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台北。 石林(1992)侗语声调的区别性特征,《民族语文》3期,28-32页。 石佩雯(1980)四种句子的语调变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石佩雯(1981)语调和语义,《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石佩雯、李明(1988)全三声的使用和语调对第三声的影响,《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石汝杰(1988)说轻声,《语言研究》1期98-109页。 石汝杰(1993)读《语音学探微》,《语言研究》1期194-199页。 石汝杰(1996)关于汉语的中性调,《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石汝杰(1998)汉语方言中高元音的强烈摩擦倾向,《语言研究》1期100-109页。 石毓智(1995)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中国语文》3期230-240页。 史宝辉(1996)我国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2期。 史存直(1957)北京话音位问题商榷,《中国语文》2期。 史存直(1957)从音位学看汉语的字调(声调),《中国语文》9期15-19页。 史定国(1992)普通话中必读的轻声词,《语文建设》6期,28-34页。 史有为(1985)从吴方言看音变扩展的不平衡性,《语言研究》1期。 史有为(1990)辅位元音和消极元音,《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期。 史有为(1992)汉语文化语音学虚实谈,《世界汉语教学》4期。261-264. 侍建国(1993)《生成音系学和非线性音系学》评介,《国外语言学》2期16-23页。 侍建国(1997)汉语声调与当代音系理论,《国外语言学》1期36-47页。 舒华、张厚粲(1987)成人熟练读者的汉字读音加工过程。《心理学报》3期,282-290。 斯丕式涅夫(1959)现代汉语音节重音的声学本质,《中国语文》1期。 宋凤宁、林泳海、宋歌、张必隐(2000)连绵词语音类似的启动效应,《心理科学》3期,306-310页。 宋华等,(1995)在中文阅读中字音、字形的作用及其发展转换,《心理科学》2期。 宋孝才、胡翔(1988)对“七、八”的变调调查,载《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宋欣桥(1990)普通话轻声词规范问题的语音依据,《语文建设》5期。 宋欣桥(1991)普及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框架,《语文建设》10期,20-22页。 宋一平(1985)《语音学新论》,学林出版社。 宋元嘉(1965)评哈忒门和霍凯特对北京语音的分析,《中国语文》3期169-178页。 宋知用、张家騄(1979)声门波平均频谱的计算,《声学学报》2期134页。 苏宜青(1991)《汉语失语症之语音研究》(An Acoustic Investigation on Chinese Aphasia),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苏宜青、张月琴(1991)从声学角度看国语三声连调变化现象,(台湾)《声韵论丛》第三辑,学生书局。 孙从音(1983)戏曲唱腔和语言的关系,《语言与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94-119页。 孙德金(1991)北京话部分儿化韵读音调查,《语言教学与研究》4期。 孙国华(1994)普通话卷舌元音的声学模式及感知,《应用声学》第13卷4期。 孙国华(1994)普通话双音节V1---/z, zh, j/过渡的实验研究,杨家沅主编《语音识别与合成》,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孙国华(1996)普通话两音节中V1—/?/间的共振峰过渡,《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孙国华(199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rate and vowel segmental coarticulation”,《The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honetics of the Languages in China》,Hong Kong。 孙国华(1999)语句中重读元音的声学表现,载《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孙国华、杨顺安(1990)普通话女声音节的规则合成,《电声技术》4期。 孙晖(1993)第三声音节在话语末尾或顿歇之前的调值问题,《汉语研究》第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 孙晖(1998)关于汉语第三声教学的思考,载谢文庆、孙晖主编《汉语言文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 孙宏开(1985)藏缅语复辅音的结构特点及其演变方式,《中国语文》6期433-441页。 孙宏开、郑玉玲(1993)藏缅语亲疏关系的计量分析方法,《语言研究》2期。 孙宏开、郑玉玲(1994)计算机进行藏缅语语音相关分析的尝试,《语言研究》2期。 孙金城、倪宏、莫福源、李昌立(1996)普通话声调及其组合的统计特征,《声学学报》1期。 孙仁生(1999)论音位与语音类型学,《大连大学学报》5期。 孙汝建(1999)《语气和口气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 孙修章(1992)《必读儿化词研究报告》(节录),《语文建设》8期。 太玄(1920)国语科发音底处理,《教育杂志》12卷8期。 汤云航(1995)普通话语音的统计分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期,66-76页。 汤珍珠、陈晨(1983)《现代汉语语音操练》,上海教育出版社。 谭馥(1986)也谈天津方言的连读变调,《中国语文》6期。 谭汝为(1996)新诗韵律说略,《语言学论辑》第2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9-219页。 唐映红、周晓林、舒华(1996)语音在语义激活中的作用:同音词数目的影响,《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唐虞(1932)儿(er)音的演变,《史语所集刊》第二本四分。457-467页. 唐明路(1990)西安方言pf,pf?音的共时变异,《语言研究》2期25-31页。 唐作藩、杨耐思(1991)展望九十年代的汉语音韵学,《语文研究》4期1-4页。 陶燠民(1930)闽音研究,《史语所集刊》第一本第四分。 陶炽(1931)中国语音之语音曲线,《学艺》八卷四期。 陶建华、周同春、蔡莲红(1999)自然语流中轻声音节的模式,《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陶荫培、尹润乡(1957)略谈儿化,《语文学习》1957年10月份,31-32页。 滕文善(1986)语声谱分析与显示的新方法,《声学学报》1期。 田恭(1956)语音的社会基础,《中国语文》6期。 田希诚(1974)《语音常识》,山西人民出版社。 田希诚(1985)文白异读和语音的对应规律,《语文现代化》第8辑。 汪大年(1983)缅甸语中辅音韵尾的历时演变,《民族语文》2期。 汪慧君(1991)合肥城区语音变体选择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载《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文出版社1991。 汪平(1983)苏州方言两字组的连调格式,《方言》4期,286-296页。 汪平(1986)苏州地名的特殊读法,《语言研究》2期185页。 汪平(1987)苏州音系再分析,《语言研究》1期,41-48页。 汪平(1988)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方言》3期,177-194页。 汪平(1990)宁波方言连调的探讨,《语言研究》2期,9-14页。 汪平(1995)汉语方言四呼比较,《中国语言学报》第五期,149-171页。 汪平(1996)《苏州方言语音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汪荣宝(1923)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国学季刊》1卷2期241-263页。 汪润生(1964)汉语信号及其变化率的一维概论分布密度的测量等研究,第一次全国信息论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132-140页。 汪怡(1935)《国语发音学》,北平中国大学出版。 王安红、鲍怀翘(1999)普通话塞音塞擦音成阻持阻时程的统计分析,《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王春岭(1994)言语节奏和语气是支撑有声语言的两大支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3期。 王福堂(1994)舌面中音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音值,《语言研究》2期。 王福堂(1995)《üan韵母主要元音的音值》,《语文建设》1期。 王福堂(1999)《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语文出版社。 王辅世(1956)怎样分析和记录汉藏语系语言的声调,《中国语文》6期。 王辅世(1963)北京话韵母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2期。 王海丹(1992)《北京话儿化韵的发展》,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洪君(1990)入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语文研究》1期。 王洪君(1991)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语文研究》4期。 王洪君(1992)Morris Halle与生成音系学,《国外语言学》2期33-39页。 王洪君(1992)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语言学论丛》第十七辑,商务印书馆。 王洪君(1994)生成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载石锋编《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语文出版社。 王洪君(1994)汉语常用的两种语音构词法,《语言研究》1期65-78页。 王洪君(1994)什么是音系的基本单位——说本音与变音,《现代语言学》(第三届全国现代语言学会议论文集),语文出版社。 王洪君(1994)汉语的特点与语言的普遍性——从语言研究的立足点看中西音系理论的发展,《缀玉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洪君(1995)普通话韵母的分类,《语文建设》1期。 王洪君(1996)汉语语音词的韵律类型,《中国语文》3期167-171页。 王洪君(1996)韵律的层级和韵律的最小自由单位,《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王洪君(2000)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中国语文》6期。 王嘉龄(1980)生成音系学简介,《山东外语教学》1期。 王嘉龄(1986)论汉语连读变调,美国《麻州大学语言学论丛》第11辑。 王嘉龄(1987)词汇音系学,《国外语言学》2期。 王嘉龄(1988)普通话轻声的分类与音高,《生成语法论丛》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王嘉龄(1989)自主音段理论的由来和发展,《现代语言学与应用》1989年刊。 王嘉龄(1989)介绍《生成音系学的描写与理论》,《国外语言学》1期。 王嘉龄(1991)汉语普通话语调的表达,《第十二届国际语音科学大会论文集》第2卷,法国普罗旺斯省埃克斯城。 王嘉龄(1993)汉语声调的生成音系学研究,载刘坚、侯精一主编《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 王嘉龄(1995)生成音系学方法,载李惠国主编《社会科学新方法大系》,重庆出版社。 王嘉龄(1995)《生成语法学中的音系学》评介(上),《当代语言学》4期13-17页。 王嘉龄(1995)优选论,《国外语言学》1期1-4页。 王嘉龄(1996)《生成语法学中的音系学》评介(下),《当代语言学》1期28-35页。 王嘉龄(1996)语言学与音系学的趋同倾向,《外语教学与研究》2期。 王嘉龄(1997)从音系学到语音学,《外语教学与研究》,4期,1-3页。 王嘉龄(1997)从两本书看生成音系学的发展与现状,《外语与翻译》1期。 王嘉龄(1997)音系学和认知科学,《国外语言学》2期1-4页。 王嘉龄、Norval Smith主编(1997)《汉语音系学研究》,德国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 王嘉龄(1997)汉语普通话轻声的表达式,载王嘉龄、Norval Smith主编(1997)。 王嘉龄(1997)音系学与认知科学,《国外语言学》2期。 王嘉龄、姜晖(1997)天津话轻声的语音性质与音系分析,载《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立四十五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王嘉龄(1998)生成音系学的历程和特点,《语言文字应用》1期,88-92页。 王嘉龄(2000)音系学百年回顾,《外语教学与研究》1期8-14页。 王嘉龄(2000)实验语音学、生产音系学与汉语轻声音高的研究,《当代语言学》4期。 王嘉龄、李淑婷(1996)天津南郊方言的连读变调与轻声,《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王建华、孙永清(1991)唇腭裂语音初探,《语文研究》3期32-36页。 王建新(1998)索引软件:语料库语言学的有力工具,《当代语言学》1期37-42页。 王晶、王理嘉(1993)普通话多音节词音节时长分布模式,《中国语文》2期112-116页。 王净(1998)元音和复合音识别中噪音分离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 王净、杨玉芳(1999)元音和复合声识别中噪声分离机制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31(2):128-134。 王敬骝、陈相木(1981)佤语岩帅话的音位系统,(台湾)《民族学报》1981年号。 王珏(1986)轻声调值变化的另一种解释,《汉语学习》6期。 王均(1988)从汉语“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王理嘉(1983)北京话的中元音音位,《语文研究》1期21-26页。 王理嘉(1985)北京话的低元音音位,《语文研究》4期4-7页。 王理嘉(1985)北京话的高元音音位,《语文研究》1期20-24页。 王理嘉(1986)北机话的上声变调,《昌吉教育学院学报》。 王理嘉(1988)普通话音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语文研究》3期3-8页。 王理嘉(1988)音位归纳的多重可能性,《汉语学习》3期。 王理嘉(1989)实验语音学与传统语音学,《语文建设》1期。 王理嘉(1989)音位分析和区别特征,《烟台大学学报》1期。 王理嘉(1990)《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 王理嘉(1990)字母设计和边缘音位,《语文建设》1期。 王理嘉(1990)郑锦全的《官话共时音系》,《汉语学习》3期,1-5页。 王理嘉(1993)四十年来汉语语音研究综述,载刘坚、候精一主编(1993)《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王理嘉(1995)儿化韵语素音位的讨论,《中国语言学报》第五辑。 王理嘉(1996)儿化韵的发展趋向,《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王理嘉(1997)重读《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有感——纪念赵元任先生逝世十五周年,《汉语学习》2期。 王理嘉(1998)二十世纪的中国语音学和语音研究,载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贺宁基(1985)北京话儿化韵的听辨实验和声学分析,载林焘、王理嘉等(1985)《北京语音实验录》,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理嘉、王海丹(1991)儿化韵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与李思敬先生商榷,《中国语文》2期96-103页。 王力(1935)从元音的性质说到中国语的声调,《清华学报》10卷1期。 王力(1979)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4期,218-286页。 王力(1980)推广普通话的三个问题,《语文研究》1期1-7页。 王力(1983)再论日母音值,兼论普通话声母表,《中国语文》1期20-22页。 王了一(1943)什么话好听,《国文月刊》21期20-21页。 王莉、李敬阳、崔效义、冯祖一(1999)感冒时引起的语音变异对声纹鉴定的影响,《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王璐(1998)《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王璐、白龙(1990)《语言艺术发声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王璐、鲍怀翘(1998)普通话语音动态腭位数据库,《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王乃怡(1987)听觉疲劳的安全界限,《心理学报》3期235-238页。 王乃怡、曹木秀(1979)普通话听力估计的损伤阈,《心理学报》3期,页79-317。 王平(1989)从《五方元音》和《中原音韵》的差异看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语文研究》3期25-28页。 王璞(1921)注音字母之由来及功用,《教育杂志》13卷11期。 王群生(1992)荆州城的“东边腔”,《语言研究》2期78-82页。 王群生(1999)湖北双方言临界带入声消逝的轨迹,载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与现代中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王森(1994)荥阳(广武)方言的分音词和合音,《语言研究》1期。 王森(1995)临夏方言的儿化音变,《语言研究》1期161-165页。 王士谦(1987)关于歌手共振峰概念的由来及一些讨论,《应用声学》4期。 王士谦(1989)现代嗓声科学系列讲座之一——现代嗓声研究的范围、意义、方法、特点和分类《应用声学》, 2、3期。 王士元(1982)语言变化的词汇透视,《语言研究》2期34-48页。 王士元(1988)声调发展方式一说,《语文研究》1期38-42页。 王士元、沈钟伟(1991)词汇扩散的动态描写,《语言研究》1期15-33页。 王士元、沈钟伟(1992)方言关系的计量表述,《中国语文》2期81-92页。 王双乐、周涛、何佳莉等(1998),成人嗓音计算机检测及分析,《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0期。 王素品等(1999)男女嗓音源特性的比较研究,《声学学报》2期。 王素贞(1997)《台语会话中的语调单位及语调下降单位》国立台湾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王天昌(1973)《汉语语音学研究》,(台湾)国语日报出版部。 王天昌(1981)中国语音读音语音的习惯问题,中国日本语言教学研讨会。 王维贤(1982)北京话儿化韵中的音位问题,《语言学年刊》。 王贤海(1988)国内几种少数民族语言擦音送气实验研究,《民族语文》1期。 王宪荣(1992)论中国口音的典型特征,《外语学刊》5期。 王宪荣(1995)《现代俄语语音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王宪荣(1996)《普通话语调结构抽象模式》《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王秀珍(1996)韩国人学汉语的语音难点和偏误分析,《世界汉语教学》4期105-107页。 王旭、萧宝琴(1998)华语三合元音之中元音开合与声调的关系,《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王旭东(1992)北京话的轻声去化及其影响,《中国语文》2期124-128页。 王尧(1956)藏语的声调,《中国语文》6期28-32页。 王迎姿、哈平安、韦小满(1999)语训聋儿声调识别的实验研究,《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深圳)。 王又民(1997)外国学生调号标注情况的调查分析,《世界汉语教学》1期102-106页。 王又民(1999)匈牙利学生汉语双音词声调标注量化分析,《语言文化教学研究集刊》第三辑,71-81页。 王又新(1963)语音反射实验,《甘肃师范大学学报》2期41-52页。 王余(1957)朗读的语句重音,《语文学习》6期。 王毓英(1991)北京话元音音位系统新探——现代北京话有十五个 王韫佳(1993)《北京话声调微观变化的实验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王韫佳(1995)轻声对非轻声音节调域的调节,《世界汉语教学》2期。 王韫佳(1995)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王韫佳(1996)轻声音高琐议,《世界汉语教学》3期50-54页。 王韫佳(1996)阳平的协同发音与外国人学习阳平,《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亦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4期。 王韫佳(1999)韩国话与普通话塞音的语音学和音系学对比,《韩国研究论集》第12-19页,新世界出版社。 王志洁(1995)独值特征架,《国外语言学》1期5-13页。 王志洁(1996)从轻声和变调看音系分析的范畴与层次,《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王志洁(1997)儿化韵的特征架构,《中国语文》1期2-10页。 王志洁(1997)英汉音节鼻韵尾的不同性质,《现代外语》4期。 王志洁(1999)北京话的音节和音系,载徐烈炯主编《共性与个性——汉语语言学中的争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王志洁(1999)词汇变调、词法变调和音系变调,载徐烈炯主编《共性与个性——汉语语言学中的争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王志武等(1981)关于轻声的一些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尉迟治平(1986)日本悉昙家所传古汉语调值,《语言研究》2期17-35页。 魏钢强(2000)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方言》1期。 魏建功(1935)白涤洲传,《国语周刊》第218期(原载北大国学季刊)。 魏景汉(2000)《汉字形音义加工时间进程的时间相关电位(ERP)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魏荣爵(1948)汉语清晰度的计算及实测(Calculations and Tests of Chinese Speech Articulations)研究,美国加州大学UCLA。 魏荣爵(1950)Speech Problem of Chinese Students in United States  美国加州大学UCLA。 魏荣爵、包紫薇(1957)汉语清晰度测验的初步报告,《电信科学》9卷4期。 魏荣爵(1957)everberation Charateristics of Chinese Speech(汉语的混响性质),民主德国德莱斯登国际建筑与房屋声学论文集。 魏荣爵(1963)汉语平均频谱的补充测量,《南京大学学报》1期。 魏荣爵、何春田(1964)京剧语言的声调研究,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北京)。 魏荣爵(1964)汉语声调的研究,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北京)。 温端政(1986)试论山西晋语的入声,《中国语文》2期。 温颖(1981)试论现代汉语诗歌韵目,《语文研究》1期89-98页。 温颖(1982)论十三辙,《语文研究》2期20-27页。 文江(1993)请立轻声为第五调,《怀化师范专科学校学报》3期。 文炼(1994)汉语语词的节律问题,《中国语文》1期。 文字改革出版社编(1983)《〈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和应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25周年纪念文集》,文字改革出版社。 乌拉熙春(1990)满语元音的演变,《民族语文》4期。 吴阿华、吴淑珍(1988)利用电子切音器研究普通话中音节的感知阈值,《电声技术》3期。 吴安其(1992)语音系统的特点,第三届全国现代语言学会议论文,载《现代语言学》,语文出版社1994年。 吴宏伟(1994)哈萨克语、维吾尔语音位的比较——兼谈两种语言音位系统的发展,《民族语文》4期。 吴洁敏(1991)汉语节奏中的套叠现象:节奏规律研究之二,《杭州大学学报》3期。 吴洁敏(1991)什么是语言的节奏:汉语音律研究札记,《语文建设》,5期,13-15页。 吴洁敏(1992)汉语节奏的周期及层次——节奏规律研究之一,《中国语文》2期129-135页。 吴洁敏(1992)汉语节奏的功能,(香港)《普通话》2期。 吴洁敏(1992)汉语节奏的形式,《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吴洁敏(1993)汉语的节奏规律和朗读艺术,《世界汉语教学》2期。 吴洁敏(1994)汉语节奏规律的限制条件,《杭州大学学报》1期。 吴洁敏(1994)“和韵”新论,《中国社会科学》4期。 吴洁敏(1994)节奏规律是语音修辞的基础,《修辞学习》4期。 吴洁敏(1996)汉语停延的内三层和外三层结构模式,《语文现代化》第三辑。 吴洁敏(1997)汉语节奏规律及其应用,第五届国际华语文教学讨论会(台湾)。 吴洁敏(1998)汉语语调群的组合规律,《浙江社会科学》1期。 吴洁敏(1999)多重码语言认知和汉语节律,第三届世界华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海)。 吴洁敏(1999)汉语基调的“九宫”调模矩阵,《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吴洁敏、吕士楠(1996)汉语停延的层次结构模型,《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吴睿纯(1999)《母音长度对字尾字音清浊判断的影响》(The Effect of Vowel Duration on the Perception of Postvocalic Voiced/Voiceless Consonants),清华大学(台湾新竹)硕士学位论文。 吴天惠(1984)论普通话超音段音位,《西北大学学报》1期。 吴天惠(1985)《普通话音位》,湖北教育出版社。 吴琇铃(1996)从字构音韵学的角度看汉语的词汇性轻声,《第五届国际暨第十四届全国声韵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65-288页。新竹:新竹师院。 吴稚晖(1924)二百兆平民大问题最轻便的解决法,《东方杂志》21卷2期L1-30页。 吴宗济(1964)普通话元音和辅音的频谱分析及其共振峰的测算,《声学学报》1期。 吴宗济(1979)实验语音学知识讲话,(用语音室笔名),《中国语文》1,2,4,5,6期。 吴宗济(1980)试论普通话语音的“区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中国语文》5期321-327页。 吴宗济(1981)实验语音学与语言学,《语文研究》1期11-16页。 吴宗济(1982)普通话语句中的声调变化,《中国语文》6期439-450页。 吴宗济(1985)普通话三字组变调规律,《中国语言学报》2期70-92页。 吴宗济(1988)普通话辅音不送气/送气区别的实验研究,《中国语言学报》3期。 吴宗济(1989)补听缺斋语音杂记,《中国语文》6期430-436页。 吴宗济(1990)普通话清擦音协同发音的声学模式,(与孙国华合作),《语音研究报告》。(英文) 吴宗济(1990)汉语普通话语调的基本调型,《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吴宗济(1991)普通话零声母起始段的声学分析,(与刘铭杰合作),《语音研究报告》,(英文)。又,1992,《第2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会议论文集》,桂林。(中文) 吴宗济(1993)普通话语调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语句中基本调群单元的移调处理,《语音研究报告》。又,1996,G. 方特主编:《口语的分析感知与处理》,荷兰。(英文) 吴宗济(1994)从声调产生理论看中古汉语声调调值的构拟问题,第7届中国语言学会提出论文。(未刊) 吴宗济(1995)基于汉语语音合成自然度的韵律特征规则,《语音研究报告》。(英文) 吴宗济(1995)普通话不同语气语调的可预测性,《第13届国际语音科学会议论文集》,瑞典。(英文) 吴宗济(1996)为改进合成普通话口语自然度所需韵律特征规则的设计,载罗振声、袁毓林主编:《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吴宗济(1996)用于普通话语音合成的《韵律标记文本》的设计,《第3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广播学院。 吴宗济(1996)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科学版)》13期。 吴宗济(1996)师庭琐忆,《语文建设》第1期。 吴宗济(1997)试论“人—机对话”中的汉语语音学,《世界汉语教学》4期3-20页。 吴宗济(1997)从声调与乐律的关系提出普通话语调处理的新方法,《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建所45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 吴宗济(1997)面向汉语文-语合成的《全语音标记文本》设计方案,(与王仁华等合著),《第2届中日先进信息技术研讨会议论文集》)合肥。又,1999,《中国人文论坛》,外文出版社。(英文)。 吴宗济(1997)试论"人-机对话"中的汉语语音学,《世界汉语教学》第6期。又,1998,《语言文字学月刊》(H1)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吴宗济(1998)普通话语音合成中协同发音音段变量的规正处理,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香港城市大学。(英文)。 吴宗济(1998)隋唐长安四声凋值试拟,北京市语言学会第5届年会论文集。 吴宗济(1998)我与语音学,载《学林春秋:著名学者自序集》,中华书局。 吴宗济(1999)为提高汉语语音合成自然度的语音变量规正方案,《第4届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 吴宗济(1999)“新瓶装旧酒”??试论中国传统语音学与现代信息处理,中国语言学会年会提出论文。(未刊) 吴宗济、林茂灿主编(1989)《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宗济主编(1986)《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语图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吴宗济主编(1991)《现代汉语语音概要》,华语教学出版社。 五台(1986)关于“连读变调”的再认识,《语言研究》1期。 武俊达(1983)谈京剧唱腔的旋律和字调,载《语言与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20-144页。 夏秋(1982)关于普通话“日”母的音值(二),《中国语文通讯》3期21-22页。 现代语音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语文》1991年6期450页。 项梦冰(1992)《音系学基础》评介,《语文建设》5期,45-46页。 肖凡(1987)也谈“连调”,《语言研究》2期95-103页。 肖涵(1992)《普通话语音教程》,南海出版公司。 萧素英(1995)扎鲁特旗蒙古话音韵,《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六本一分。 萧素英(1998)汉语方言声母送气对声调影响之声学研究,载徐云扬、林茂灿编《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出版。 萧宇超(1995)《闽南语连读变调与韵律音韵学理论》,台湾学生书局。 萧宇超(1996)儿化(尾)音变(一)──缩短现代音韵与传统声韵的距离,《声韵论丛》第八辑。 萧宇超(1997)汉语方言中的声调标示系统之检讨,《声韵论丛》第六辑,767-784页。 萧宇超(1997)汉语的音步节奏,曹逢甫、西楨光正编《台湾学者汉语研究文集》(音韵篇),天津人民出版社。 萧宇超、林蕙珊(1997)国、台语夹杂时的三声变调,《声韵论丛》第九辑。 萧宇超、吴瑾玮(1997)汉语饶舌歌的口语节奏:从语言类型谈起,(台湾)《中国境内语言暨语言学》第四辑。 晓东(1998)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普通话轻声词整理原则琐议,《语文建设》3期。 谢国平(1997)国语“空韵”音响特性之声谱分析,曹逢甫、西楨光正编《台湾学者汉语研究文集》(音韵篇),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谢留文(1999)重读《临川音系》,《方言》3期164-175页。 谢云飞(1977)《语音学大纲》,(台湾)学生书局。 信德麟(1990)论音位交替,《外语学刊》5期,1-16页。 信德麟(1992)论形态音位学,《外语学刊》4期。 邢公畹(1983)说平声,载《语言论集》,商务印书馆。 邢公畹(1995)对外汉语??两音位的教学及??音史的问题——评李思敬《汉语“儿”??音史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熊正辉(1984)怎样求出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方言》2期102-108页。 熊正辉(1989)跟丁声树先生在昌黎调查方言,《方言》2期104-105页。 熊正辉(1992)YFX计算机音标处理系统简介,《方言》3期186-188页。 徐凤云(1986)谈谈普通话中的音变现象,《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期,79-82页。 徐桂平(1996)《从句法与音韵的界面关系看客语的连读变调》(Hakka Tone Sandhi: The Interface between Syntax and Phonology),清华大学(台湾新竹)硕士学位论文。 徐桓(1980)轻声的作用,《中国语文》7期。 徐焕章(1965)普通话元音的平均频谱,《声学学报》1期。 徐焕章(1965)汉语普通话的平均频谱,《声学学报》4期。 徐烈炯(1979)两种新的音位学理论,《语言学动态》4期。 徐烈炯(1989)生成音系学:问题与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3期。 徐青(1982)略论音位的物质性问题——二级音位理论述评,载《语言学年刊》,浙江省语言学会、杭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徐青(1984)论声律结构的原则,《湖州师专学报》2期。 徐青(1991)论音位组合及其选择性特点,《湖州师专学报》1期。 徐青(1992)论音位的互补分布,《湖州师专学报》1期。 徐青(1993)论音位系统及其演变,《湖州师专学报》1期。 徐世荣(1956)双音缀词的重音规律,《中国语文》2期,35-37页。 徐世荣(1956)谈谈《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结合韵的变音问题,《中国语文》5期。 徐世荣(1957)北京语音音位简述,《语文学习》,8期。 徐世荣(1957)试论北京语音的“声调音位”,《中国语文》6期23-24页。 徐世荣(1978)谈谈普通话变调中的两个小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集。 徐世荣(1979)普通话语音和北京土音的界线,《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徐世荣(1980)《普通话语音知识》,文字改革出版社。 徐世荣(1982)双音节词的音量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徐世荣(1988)汉语词句中音节的长度和强度的伴随性,《世界汉语教学》4期。 徐世荣(1993)北京话人称代词鼻韵尾的来历,《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 徐通锵(1981)山西平定方言的“儿化”和晋中的所谓“嵌l词”,《中国语文》6期408-415页。 徐通锵(1984)山西祁县方言的新韵尾-m与-β,《语文研究》3期1-10页。 徐通锵(1988)音系中的变异和内部拟测法,《中国语言学报》三期,35-52页,商务印书馆。 徐通锵(1994)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汉语的介音对声母系统的演变的影响(上、下),《语文研究》3期1-9页;4期5-14页。 徐通锵(1996)音系的非线性结构原理和语音史研究,《民族语文》6期。 徐通锵、王洪君(1986)山西闻喜方言的声调——附论“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 《语文研究》4期11-22页。 徐通锵、王洪君(1986)说“变异”——山西祁县方言音系的特点及其对音变理论研究的启示,《语言研究》1期。 徐扬(1994)试析英法语音异同,《昆明理工学院学报》增刊。 徐云扬(1988)上海话古浊清声母今读语图仪之研究,《吴语研究》,徐云扬主编,。 徐云扬(1988)自主音段音韵学理论与上海声调变读,《中国语文》5期331-350页。 徐云扬(1990)上海元音清化的研究,《国外语言学》3期19-34;48页。 许宝华(1991)中古全浊声母在现代方言里的演变,《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亦载《汉语方言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许宝华(1998)现代吴语入声变化述略,载范晓、李熙宗、戴耀晶编《语言研究的新思路》,上海教育出版社。 许宝华(1999)加强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方言》1期21-23页。 许宝华、潘悟云(1985)不规则音变的潜语音条件——兼论见系和精组声母从非腭音到腭音的演变,《语言研究》1期。 许慧娟(1992)熟语中的变调范围:音步构成规则和语调单位构成规则之矛盾,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许慧娟(Hui-chuan Hsu1995)长汀客家方言的三字组变调,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No.1。 许慧娟(1998)从现代维吾尔语的元音变化看自主音段理论,《声韵论丛》第七辑,317-334页。 许洁萍(1999)《基于言语数据库的汉语韵律特征研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许洁萍、贺琳、初敏、吕士楠(1999)汉语语句重音的声学表现,《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许维翰(1978)汉朝语音对比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三集),北京语言学院。 许曦明(1994)英语音长均衡浅论,《外语教学》3期。 许曦明(1997)重音和元音之间的动态变化,《外语研究》2期。 许小颖、周同春(1999)汉语音节之间过渡段情况分析,《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金城出版社。 许毅 (1989)音节和音联,载吴宗济、林茂灿 (1989)《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pp. 193-220. 许毅(1986)普通话音联的声学语音学特征,《中国语文》5期353-361页。 许毅(1996)影响普通话表层调形的诸种因素,《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许毅(1999)从简单的音高目标到复杂的音高曲线,《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薛才德(1992)从云南汉语方言阳声韵的演变看少数民族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思想战线》(昆明)4期,60-66页。亦载人大复印《语言文字学》92年9期。 薛凤生(1980)国音韵母的音位结构及其儿化,《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本三分。 薛凤生(1982)论音变与音位结构的关系,《语言研究》2期11-17页。 薛凤生(1986)《北京音系解析》,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又《国语音系解析》,台湾学生书局1986。 薛文萍、王理嘉(1996)儿化韵的一次听辨调查,《语文建设》12期。 严工上(1924)《国语辨音》,商务印书馆。 严棉(Margaret M.Y.Sung 1986)漳浦方言音系,JCL,Vol.14,No.1. 严棉(1994)从闽南话到日本汉字音,《中国语文》2期。 严学宭(1959)汉语声调的产生和发展,《人文杂志》1期42-52页。 颜景助 (1994-1995) 普通话清塞音声母音节中元音共振峰过渡模式及其协同发音研究,《语音研究报告》,41-53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颜景助(1995)前音节为元音尾和后音节为零声母的普通话双音节的音节间共振峰过渡的研究,《语音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颜景助(1996)前音节为/n/尾和后音节为零声母的普通话双音节音节间共振峰过渡的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颜景助(1998)普通话朗读语句中相邻二音节之间共振峰过渡研究,《语音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颜景助(1999)普通话朗读语句中轻声研究,载《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颜景助、林茂灿(1988)北京话三字组重音的声学表现,《方言》3期227-237页。 颜景助、孙国华(1991)普通话单音节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语音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研究室。 岩田礼(1996)论北京方言和连云港方言的“高降轻声”及其历时含义,第五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议论文集,台湾新竹。 岩田礼(1998)语音与音韵数据库的设计及其对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的应用,《“汉语计量与计算研究”圆桌汉语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 岩田礼、广濑肇、新美成二、   口利之(1995)苏州方言浊音发声的生理特性,载石锋主编(1995)《汉语研究在海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第48-58页。 杨德峰(1990)重音与语义,《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杨德峰(1996)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注音和拼写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期95-101页。 杨鼎夫(1994)计算机计量研究汉语方言分区的探索,《语文研究》3期42-47页。 杨珲、彭聃龄、Charles A.Perfetti、谭力海(2000)汉字阅读中语音的通达与表征(I)——字水平与亚字水平的语音及其交互作用,《心理学报》2期,144-151页。 杨惠元(1997)听力训练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汉语教学》2期82-85页。 杨惠元(2000)辨音辨调跟理解词义句义的关系,《世界汉语教学》1期。 杨立明(2000)口语中的节奏群,日本中国语学会第50回全国大会论文。名古屋大学。 杨耐思、于根元(1981)谈谈普通话语音规范问题,《教学与研究》(浙江师院)7期。 杨清(1998)“基本元音系统”问题争论述评,《民族语文》2期,30-37页。 杨琼华、林华英、梁之安(1981),正常人的调频感受阈,生理学报,33卷1期。 杨世恩(1920)国音管见,《教育杂志》12卷8期。 杨世恩(1921)国音与京音异同考,《教育杂志》13卷6期。 杨顺安(1986)复合元音的指数式动态模型及其在复合中的应用,《语言研究》2期1-8页。 杨顺安(1986)浊声源的动态特性对合成音质的影响,《中国语文》3期173-181页。 杨顺安(1987)五度字调模型在合成汉语语音中的应用,《方言》2期142-147页。 杨顺安(1990)普通话轻声音节的规则合成,《应用声学》6期。 杨顺安(1990)关于双音节词语合成中的连读变调问题,《语言研究》2期3-8页。 杨顺安(1991)从声学语音学的角度对普通话元音音位系统的初步研究,《语文研究》2期11-20页。 杨顺安(1991)普通话儿化音节规则合成的初步研究,《中国语文》2期89-95页。 杨顺安(1992)北京话多音节组合韵律特性的实验研究,《方言》2期128-137页。 杨顺安(1992)关于普通话声调知觉中心的初步研究,《心理学报》24卷3期247-253页。 杨顺安(1994)《面向声学语音学的普通话语音合成技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 杨顺安、曹剑芬(1984)普通话二合元音的动态特征,《语言研究》1期15-22页。 杨信川(1998)语音分析软件Wincecil简介,《当代语言学》2期10页。 杨秀芳(1997)论汉语方言中全浊声母的清化,曹逢甫、西楨光正编载《台湾学者汉语研究文集》(音韵篇),天津人民出版社。 杨荫浏(1983)语言音乐学初探,载《语言与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3页。 杨玉芳(1989)元音和声调知觉,《心理学报》21卷1期29-34页。 杨玉芳(1991)辅音特征和声调识别中的耳优势,《心理学报》23卷2期131-138页。 杨玉芳(1992)词切分的韵律学线索,《心理学报》24卷4期393-345页。 杨玉芳(1996)语句重音分布模式知觉,《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亦载《心理学报》3期。 杨玉芳(1997)句法边界的韵律学表现,《声学学报》5期。 杨玉芳(1998)语句韵律结构知觉,《声学学报》2期。 杨玉芳、金凌娟(1988)塞辅音和声调知觉问题,《心理学报》20卷3期236-242页。 杨玉芳、梁晓光(1993)发音人和语境变异与声调知觉,《心理学报》25卷1期17-23页。 杨振淇(1983)试论京剧韵白字音的四声,《中国语文》3期71-76页。 姚佑椿(1991)上海普通话语音特征初步调查,载《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社会语言学研究室编,语文出版社1991。 叶楚强(1985)用声类和韵类汉字教学汉字字音,《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叶军(1996)停顿的声学征兆,《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叶军(1999)汉语语句韵律的功能研究,《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叶军(2000)副词的轻重音现象,《语文论丛》第六辑,上海市语文学会编,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 伊·达瓦、白井克彦等(1999)蒙古话7个元音声频特性计算机分析,《声学学报》1期。 易作霖(1920)《国音学讲义》,上海商务印书馆。 殷焕先(1954)声调和声调教学,《中国语文》9期。 殷焕先、蒋维崧(1957)语调概说,《语文学习》6期。 殷允美(1992)国语的抵辅调,《声韵论丛》第四辑。 殷作炎(1982)关于普通话双音节常用词轻重音的初步考察,《中国语文》3期168-173页。 尹永波(1996)谈汉语调型区别特征和语调,第三届全国语音学学术研讨会论文。 尹仲贤(1957)汉语的声调在音位系统中的地位,《中国语文》6期。 膺公(1921)在国语讲习所暑假班听讲记,《教育杂志》13卷11期。 应红、蔡莲红(1999)结构助词在韵律短语界定中的作用,《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游汝杰(1984)老派金山方言中的缩气塞音,《中国语文》5期。 游汝杰(1999)温州方言两字组连读的音长变化,载石锋、潘悟云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游汝杰、钱乃荣、高钲夏(1980)论普通话的音位,《中国语文》5期328-334页。 余霭芹(1983)韵尾塞音与声调——雷州方言一例,《语言研究》1期100-108页。 余霭芹(1986)声调教法的商榷,《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229-235页。 余英士(1992)J. J. Ohala——“总合音系学”的倡议者,《国外语言学》2期40-41页。 余志鸿(1991)儿化和语言结构的变化,《江苏社会科学》2期。 俞春喜(1999)从持阻段的时长看朝、汉两种语言塞音的差异,《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俞敏(1983)音轨和语素的出现频率,《语文研究》3期6-8页。 俞敏(1984)北京音系的成长和它受的影响,《方言》4期272-277页。 俞敏(1986)北京口语后轻双音节语素里轻音节的送气,《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俞敏(1987)北京话全浊平声送气解,《方言》1期15-16页。 俞敏(1987)中州音韵保存在山东海边上,《河北师院学报》3期。 俞敏(1987)驻防旗人和方言的儿化韵,《中国语文》5期346-351页。 俞敏(1995)北京口语里的多音入声字,《方言》1期26-30页。 喻柏林(1986)语音和语义编码在语词记忆中的相对效用,《心理学报》2期。 喻世长(1955)谈谈声调问题,《中国语文》8期。 喻卫平(1997)明代的上声连读变调现象,《中国语文》5期378页。 袁家骅(1982)汉藏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变,《语文研究》2期2-7页。 袁岘(1981)双音节优势的一种表现,《中国语文》1期19页。 袁义(1992)音位学中的抽象形式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1期。 袁毓林(1998)语言信息的编码和生物信息的编码之比较,《当代语言学》2期15-23页。 乐眉云、凌德祥(1994)汉语各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常误分析——汉英语音对比系列研究之三,《外语研究》3期。 曾金金(1999)两岸新闻播音员语音对比分析,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 曾进兴、曹峰铭、郑静宜(1993)汉语语音切割的基本单位:论音节结构、字汇状态与似字程度的作用,《声韵论丛》第五辑。 曾晓渝(1992)《西儒耳目资》的调值拟测,《语言研究》2期132-136页。 曾彝进(1940)《有音四声记号说》,自刊。 曾志朗、王士元(1985)人脑对书面文字的处理,《语言研究》1期15-24页。 翟光(1997)关于“元音占优势”的问题,求是学刊,2期。 詹伯慧(1994)粤北十县白话的语音特点,《方言》,4期。 张波(1999)噪声环境下的普通话数字串识别,《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张伯江(1992)《中国语文》四十年,《中国语文》6期468-475页。 张伯江(1994)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中国语文》6期464-472页。 张次曼(1994)连读变调的数学模型及其在认知科学和言语工程学上的意义,《厦门大学学报》4期,101-106页。 张崇(1993)“嵌l词”探源,《中国语文》3期217-222页。 张柯(1998)略谈现代汉语轻声词的规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期。 张拱贵、刘丹青(1983)吴江方言声调初步调查,《南京师院学报》3期。 张拱贵(1989)异读和异读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4期。 张光宇(1988)汉语的音节结构,《国文天地》4卷1期,80-84页。 张光宇(1989)海口方言的声母,《方言》40-46页。 张光宇(1989)闽方言音韵层次的时代与地域,《清华学报》,新19卷1期,95-113页。 张光宇(1989)闽南方言的特殊韵母-iN,《大陆杂志》79卷2期,16-22。 张洪明(1987)汉语近体诗声律模式的物质基础,《中国社会科学》4期。 张洪明(1992)句法与音系之接面——汉语方言的例证,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张洪明(1994)关于短语音系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载石锋编《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语文出版社。 张吉生(1994)英汉音节结构对比,《宁波大学学报》1期。 张家騄(1963)《普通话可懂度》,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硕士论文。 张家騄(1974)音节清晰度与音位清晰度之间的统计关系,《物理学报》5期,315-320页。 张家騄 (1978)言语知觉反应论,《中国科学》5期。 张家騄(1989)元音的内在基频与讲话方式对共振峰的影响,《声学学报》6期401-406页。 张家騄(1993)超音段特征间的相互作用,《声学学报》4期263-271页。 张家騄(1995)韵律特征研究新进展,《国外语言学》1期14-18页。 张家騄(1996) 语音学的新阶段——理解言语,《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张家騄(1998)语音学与信息技术,《语言文字应用》1期,78-87页。 张家騄、胡兴慧(1995)汉语和外语的基频模式的对比研究,《声学学报》1期66-71页。 张家騄、齐士钤(1984)汉语语音的动态频谱,《声学学报》4期258-264页。 张家騄、齐士钤、吕士楠(1979)准动态元音分析方法,《声学学报》1期23-29页。 张家騄、齐士钤、吕士楠(1980)语言长时平均频谱与发话声级和发话速度的关系,《声学学报》2期110-117页。 张家騄、齐士钤、吕士楠(1981)汉语辅音知觉结构初探,《心理学报》13卷1期76-85页。 张家騄、齐士钤、宋美珍、刘全祥(1981)汉语声调在言语可懂度中的重要作用,《声学学报》4期237-241页。 张杰、黄志同(1999)基于汉语单字尾音可切除原则和假设检验知觉理论的连接词识别算法,《声学学报》4期。 张静(1957)谈北京话的音位,《中国语文》2期。 张巨龄(1990)汉语同形词语音轻重及词义、词性的变迁,《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155-160页。 张琨(1982)汉语方言中声母韵母之间的关系,《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三本一分。 张琨(1983)汉语方言中鼻音韵尾的消失,《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四本一分。 张励妍(1986)广州话高升变调规律初探,《语文杂志》,1986年9月,13期。 张立玉(1995)英语与汉语在语音结构方面的异同,《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期。 张林林(1986)普通话调位系统初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4期。 张明在(1995)从国语与闽南语声韵的关系谈台湾地区国音在闽南音化的影响下产生异读的现象,《辅仁大学中研所学刊》5期,349-364页。 张乃华(1983)《简明声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宁(1986)语言系统中的音联,载《探索与争鸣》,上海青年语言学论文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学术情报处编,增刊。 张宁(1986)《汉语语音时长与语音结构的关系》,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屏生(1998)国语“儿化韵”音值的检讨及其相关问题,《声韵论丛》第七辑,399-414页。 张清常(1989)音义关系在汉语汉字中的特殊组合,《语言教学与研究》4期。 张清常(1992)移民使北京音韵情况复杂化举例,《中国语文》4期268-271页。 张清常(1994)北京地名谐音改字试析,《中国语文》3期197-200页。 张群显(1996)粤语连续话语中的双音节简缩,第三届全国语音学学术研讨会论文。 张日昇(1986)香港广州话英语音译借词的声调规律,《中国语文》1期42-50页。 张世禄(1934)《语音学纲要》,开明书店。 张世禄(1958)语音和语音学,《语文学习》4期、5期。 张世禄(1960)从《矛盾论》来看汉语语音的发展,《中国语文》6期,268-271页。 张世禄(1981)汉语语音发展的规律,《语文论丛》第1辑,上海市语文学会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淑敏(1999)兰州话中的吸气音,《中国语文》4期。 张淑品(1998)国中重度听障学生与耳听学生国语单元音与声调的声学比较分析,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 张树铮(1991)多音节词的语音换位一例,《中国语文》,3期。 张树铮(1998)关于方言沟通度和方音理解的几个问题,《中国语文》3期201-207页。 张颂(1983)《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张武田、冯玲、何海东(1993)汉字识别中的语音效应,《心理学报》4期。 张旭(2000)汉语语流变调的理论释说问题刍议,《天津师大学报》1期。 张学曾(1992)语音学与语音对比研究,载王福祥编《对比语言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洵如编著,魏建功参校(1937)《北平音系十三辙》,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张洵如(1947)国语里卷舌韵之功用——国语发音问题谈丛之一,《国文月刊》54期。 张洵如(1947)国语轻重音之比较——国语发音问题谈丛之二,《国文月刊》57期。重载于叔重编《中国语文研究参考资料选辑》(1955)。 张洵如(1947)国语用字之变音——国语发音问题谈丛之三,《国文月刊》59期。 张洵如(1951)北京话的卷舌和轻声,《光明日报》4月14日。 张洵如(1956)北京话里轻声的功用,《中国语文》5期30页。 张彦昌、戴淑艳、李真(1993)《音位学导论》,吉林大学出版社。 张一清、佟乐泉、亓艳萍(1987)快速显示条件下儿童认读汉语拼音调查报告,《语文建设》,5期。 张一清、佟乐泉、亓艳萍(1988)整体认读汉语拼音音节教学实验报告,《语文建设》5期。 张英宇(1992)汉外语音对比与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有关论文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张玉来(1991)元明以来韵书中的入声问题,《中国语文》5期380-382页。 张月琴、Pirre Hall(1998)台湾国语的声调连续性,《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张月琴、郑晓峰、谢丰帆(1998)喉塞音韵尾对音高曲线的影响,《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赵杰(1986)同区音与变体音——从满汉元音分布所想到的;《满语研究》1期。 赵杰(1991)京腔方言岛调值的一致性及其历史成因,中国语言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厦门。 赵杰(1992)汉语的渗透和满语的连锁式音变,《语文研究》4期3-15页。 赵杰(1994)《北京话满语底层和“轻音”“儿化”探源》,北京大学博士论文。燕山出版社1996年出版。 赵杰(1995)论满语的前重音与北京话的轻音,《满语研究》1期。 赵杰(1996)《中韩擦音音值的比较》(韩文);韩国《南方文化》。 赵金铭(1985)简化对外汉语音系教学的可能与依据,《语言教学与研究》3期。亦载《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 赵金铭(1988)从一些声调语言的声调说到汉语声调,《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亦载《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出版社1997年。 赵日新(1999)徽语的小称音变和儿化音变,《方言》2期136-140页。 赵佟生(1988)汉语节律(续),《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133-169页,江苏教育出版社。 赵元任(1922)中国言语字调底实验研究法,《科学》7卷9期871-882页。 赵元任(1924)语音的物理成素,《科学》9卷5期,523-535页。 赵元任(1927)‘俩’‘仨’‘四呃’‘八阿’,《东方杂志》第二十四卷第十二号。 赵元任(1930)《国语罗马字与威妥玛式拼法对照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发刊。 赵元任(1930)听写倒英文,《史语所集刊》第二本第二分。 赵元任(1931)用b, d, g当不吐气清破裂音,《史语所集刊》第二本第三分。 赵元任(1932)《注音符号总表》,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34)The non-uniqueness of phonemic solutions of phonemic systems,《史语所集刊》第四本第四分。 赵元任(1935)国语语调,《国语周刊》214期。 赵元任(1935)中国方言当中爆发音的种类,《史语所集刊》第五本第四分。 赵元任(1960)说清浊,《史语所集刊》三十周年纪念专号,第30本,pp.493-497。 甄尚灵(1983)四川方言的鼻韵尾,《方言》4期。 郑骅雄(1985)四声诗一首,《语文研究》1期49页。 郑骅雄(1985)普通话声调调值规范刍议,《语文现代化》第8辑。 郑骅雄(1985)关于改进五度标调法的建议,汉语方言学会第三届年会(山西)论文。 郑骅雄(1988)现代汉语声调类型的九度分析,《语文研究》1期35-37页。 郑杰麟(1995)国语声调音位的探究,《屏东师院学报》8期,257-276页。 郑锦全(1966)官话方言的声调特性跟连读变化,《大陆杂志》33-4。 郑锦全(1988)汉语方言亲疏关系的计量研究,《中国语文》2期87-102页。 郑锦全(1994)汉语方言沟通度的计算,《中国语文》1期35-43页。 郑良伟(1977)《台湾福建话的发音结构及标音法》,台湾学生书局。 郑良伟(1987)北京话和台湾话轻声出现的异同、历史由来和台湾新生代国语的形成,《语言研究》1期70-81页。 郑良伟(1987)《从国语看台语的发音》,台湾学生书局。 郑良伟、曾金金(1994)声调语言中重音的类型,第四届中国境内语言暨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 郑良伟、曾金金(1997)重音在声调语言中的形式、功能、互动及整合,(台湾)《中国境内语言暨语言学》第四辑。 郑秋豫(1987)幼儿习得母语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初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五十八本四分。 郑秋豫(1988)国语中双音节词轻重音的声学特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九本三分。 郑秋豫(1995)汉语失语症病变语音中嗓音起始时间与字调的问题,《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六本一分。 郑再发(1997)汉语的句调与文学的节奏,《声韵论丛》第九辑。 知易(1986)汉语清晰度诊断押韵测试(DRT)法初探,《应用声学》2期。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秘书处拼音方案工作组编印(1954年)《各地人士寄来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汇编》(第一册),油印本。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方案部编印(1955)《各地人士寄来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汇编》(第二册),油印本。 钟梫(1986)从Syllabic consonant谈起,《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钟荣富(1992)客家方言变调的范围,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钟荣富(1992)空区别性特征理论与汉语音韵,《声韵论丛》第四辑,台湾学术书局。 钟荣富(1995)优选论与汉语的音系,《国外语言学》3期1-14页。 钟荣富(1996)《台湾闽南语的音段》,台湾文鹤出版公司。 仲小波(2000)《普通话重音的知觉及其声学表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仲晓波、杨玉芳(1999)国外关于韵律特征和重音的一些研究,《心理学报》4期。 周昌乐、杨曼文、杨洋(1996)汉语唇读中口形语音分析初探,《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周殿福(1954)对《再谈儿母》的意见,《中国语文》10期。 周殿福(1954)介绍几种简单的语音学仪器,《中国语文》11期。 周殿福(1955)学习北京语音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语文学习》12期。 周殿福(1960)《声母和韵母》,上海教育出版社。 周殿福(1980)《艺术语言发声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周殿福(1981)语音实验和听觉,《语文教学与研究》,2期。 周殿福(1985)《国际音标自学手册》,商务印书馆。 周殿福、吴晓铃(1965)谈谈戏曲唱、念中嗓子“横”的问题,《中国语文》2期。 周晋英(1999)北京话儿化韵的《优选论》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 周明强(1999)论包孕句的语法结构和语音切分,《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周同春(1990)《汉语语音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同春(1992)关于汉语的语音学研究,《渤海学刊》2期。 周同春(1993)语音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方言》3期195-198页。 周同春、吕士楠(1993)通过合成听辨研究汉语语音的初步总结,中国语言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 周同春、吕士楠(1996)新闻广播语言的音高变化,《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周小兵(1991)现代汉语疑问句的重音移动,《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周耀文(1958)怎样处理声调在音位系统中的地位,《中国语文》2期。 周有光(1980)《拼音化问题》,文字改革出版社。 周有光(1989)字母标调法试样,《语言文字学术论文集——庆祝王力先生学术活动五十周年》,知识出版社,173-181页。 周越然(1921)语音学的定义,《教育杂志》13卷11期。 周植志(1988)佤语细允话声调起源初探,《民族语文》3期。 周志钢(1991)听觉感知模型与机器语音理解系统,《语言研究》2期。 周祖谟(1985)汉语骈列的词语和四声,《北京大学学报》3期。 朱川(1981)汉日语音对比实验研究(节选一),《语言教学与研究》2期。 朱川(1981)“翘舌音”新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朱川(1986)《实验语言学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川(1996)新闻语音节奏群时长实验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朱川主编(1997)《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语文出版社。 朱春跃(1996)普通话句子焦点的声学分析,《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朱金声(1996)“零声母”及其理论依据的再研究,《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朱金声(1999)《汉语拼音方案》合体语音符号的再研究,《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朱锦堂(1994)语言音响的审美功能,《文艺理论研究》1期。 朱珊(1998)英汉音节结构比较和语音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期。 朱声琦(1985)略论舌头音及其运用,《扬州师院学报》1期。 朱维彬、张家騄(1996)汉语语音数据库的标记,《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 朱文俊(1996)声音的象征,《世界汉语教学》1期。 朱晓农(1982)关于普通话“日”母的音值,《中国语文通讯》3期19-21页。 朱晓农(1983)读《试论普通话语音的“区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语言研究》2期249-254页。 朱晓农(1987)声调笔记五则,《文字与文化丛书》(二),117-124页,光明日报出版社。 朱晓农(1987)音标选用和术语定义的变通性,《语文导报》3期。 朱晓农(1990)百余年来的/j/→/r/变化,《语言学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朱晓农(1992)双音节降调右蔓延的种类,《第二届国际暨第十届声韵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二),台湾高雄。 朱晓农(1999)上海方言的重音模式,载石锋、潘悟云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朱晓农著、夏剑钦摘译(1996)上海音系,《当代语言学》2期29-37页。 朱永锴(1998)“蓝青官话”说略,《语文研究》2期56-60页。 朱兆祥(1946)国语四声纂句,《国文月刊》40期61-64页。 竺家宁(1995)论拟声词声音结构中的变音成分,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北美汉语语言学第七届会议论文。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daison, U.S.A。 庄泽宣(1924)读刘复的四声实验录,《东方杂志》21卷11期101-104页。 庄初升、林立芳《曲江县白沙镇大村土话的小称变音》,《方言》3期。 子月(1984)也谈三个上声连读变调的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4期。 曾性初(1965)汉语的信息分析,《心理学报》4期。 祖漪清(1994)普通话三合元音音节最小时间感知阈及其声学特性,《应用声学》2期。 祖漪清(1996)音节间过渡音段的描写方式,《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祖漪清(1998)实现语音数据库科学性的重要环节——篇章断句与连续语音的韵律结构,《语言文字应用》1期,93-97页。 祖漪清、李爱军(1997)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料库的设计,《第三届中国计算机智能接口与智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 祖漪清、陈肖霞(1999)连续语流中的音节延长及其作用,《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苏]T. П. 扎多延柯著、金有景译(1958)汉语弱读音节和轻声的实验研究,《中国语文》12期581-587页。 契斯托维奇、梁之安(1959),《频率辨别阈值与声音长短的关系》,《生理学报》23期,285-293 Davison, D. S.(1992)从词汇音系学看汉语弱音节的音高。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Fafa(1950)中国北方普通话中究竟有多少音素,《新文字周刊》28期3页。 方特(G.Fant)(1986)语言研究——技术与科学,《声学学报》3期146-153页。 方特(G. Fant)(1986)语音学和区别特征理论,《中国语文》3期182-184页。 方特(G.Fant)(1988)嗓音声源研究,《声学学报》2期。 G. Fant著、张家騄 译(1992)言语研究展望,《国外语言学》2期23-25页。 G. N. Clements, S. R. Herz著、王嘉龄译(1995)非线性音系学与声学解释,《国外语言学》1期28-33页。 Hans Basboll著、王嘉龄译(1990)音系学理论(上、下),《国外语言学》3期1-4;4期11-20页。 Ilse Lehiste著、葛妮译(1995)诗律、显著性和韵律感知——口语艺术和科学的交叉,《国外语言学》1期37-42页。 John J. Ohala著、石锋译(1992)语音学和音系学的总合,《国外语言学》2期1-11页。 K. J. Kohler著、曹剑芬译(1995)互补音系学——对一个对话声学语料库进行标记的理论框架,《国外语言学》1期34-36页。 Klaus Kohler著、曹剑芬译摘(1996)语言学有资格作为语言科学吗?,《国外语言学》2期41-44页。 Marry E. Beckman著、王嘉龄译(1992)语音学理论,《国外语言学》2期12-22页。 P. Fouche?(1936)切音之分割,《中法大学月刊》10卷1期73-87页。 Patricia A. Keating著、曹剑芬译(1990)协同发音和时域调节,《国外语言学》4期48;44页。 Peter Ladefoged & Morris Halle著、林书武译(1990)国际音标的一些主要特征,《国外语言学》3期5-9页。 Peter Ladefoged著、丁信善译(1992)修订后的国际音标,《国外语言学》2期42-46页。 R. Jakobson著、徐志民译(1990)汉语律诗的模块格局,《国外语言学》2期27-31页。 Xiaonan Susan Shen(沈晓楠)(1992)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协同发音(林茂灿译),《国外语言学》2期26-32页。 (法)华卫民(Monique Hoa 1985)北京话轻重音(第一章)(胡书经译),《对外汉语教学》1期,35-47页。 Ao,Benjamin Xiaoping(1992)Metrical constituents as domains of tone sandhi in Nantong Chinese.CLS28. Ao,Benjamin Xiaoping(1993)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f Nantong Chinese.Ph.D. dissertation,Ohio State University. Astor,Wally G.(1972)Aspects of a phonological analysis of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Georgetown Working 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4.1-11. Ballard. W.L.(1947)On the need for both prardigmatic (autonomous) and syntagmatic (systematic) components in phonology.PICL.11.Bologna,Vol.2. Ballard,W.L. (1947)The Pekinese palatals:a conundrum?JAAS.12. Ballard,W.L. (1979)On some aspects of Wu tone sandhi,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No.19,1980.Tokyo. Barale,C.(1982)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Loss of Final Consonants in Beijing Mandarin,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hiladelphia. Barnes,Dayle??To er or not to er.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No.2.211-236. Bao,Zhiming(1990)On the nature of tone.Cambridge,MIT.Ph.D.dissertation. Bao,Zhiming(1992)Toward a typology of tone sandhi.In Buszard-Welcher et al.,pp.1-12. Bao,Zhiming(1995)Syllable structure and partial reduplication in classic Chinese.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4.175-196. Bao,Zhiming (1995)Local tree geometry and the syntax-phonology interface.M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Bao,Zhiming (1996)The syllable structure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24.No.2. 312- 354. Bao,Zhiming(1996)Teochow tone sandhi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tone.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1:25-46. Bauer,Robert S. (包睿舜1979)Alveolarization in Cantonese: A case of lexical diffusi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7,No.1:132-141. Bauer,Robert S. (包睿舜1979)Cantonese sociolinguitic pattern: Correlating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akers with phonological variables in Hong Kong Cantone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Ph.D.dissertation.Ann Arbor: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Bauer,Robert S. (包睿舜1983)Cantonese aound change across subgroups of the Hong Kong speech community.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 Vol.11.No.2,301-354. Bauer,Robert S. (包睿舜1985)The expanding syllabary of Hong Kong Cantonese.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14.1,99-113. Bauer,Robert S.(包睿舜1986)The Microhidtory of a Sound Change in Progress in Hongkong Cantonese(香港粤语中一个正在进行的音变的微观历史),Journal of Chinese Llinguitics,Vol.14,No.1. Beattie,David A.(1985)Mandarin Chinese tone sandhi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honology and syntax.M.A.thesis,University of Toronto. Behr, Wolfgang(1997)Reimende Bronzeinschriften und die Entstehung der chinesischen Endreimdichtung [Rhyming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end-rhyme versification]. Boyce,Conal(1980)Min sandhi in verse recitation.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8:1-14. Brown,J.Marvin(1975)The great tone split: Did it work in two opposite ways?Studies in Tai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William J Gedney.ed. by Jimmy G.Harris & James R. Chamberlain. Central Institute of English Language, Office of State University. Bangkok. Rulan Chao Pian(卞赵如兰2000)Tone and Tone: Applying musical elements to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Journal of Linguistics.Vol.28.No.2. Blicher, D. L., Diehl, R. L. & Cohen, L. B. (1990) Effects of syllable duration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Mandarin Tone 2/Tone 3 distinction: evidence of auditory enhancement. Journal of Phonetics. 18. 37-49. Brotzman, RL.(1963)Vowel formant valures. Project on linguistics analysis report No.6. 7-18. Brotzman,R.L.(1964)Progress report on Mandarin tone study, Project on linguistics analysis report No.8,1-33.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Columbus. Cao,Jianfen(曹剑芬1987)The ancient initial voiced consonants in modern Wu Dialects(现代吴语里古全浊声母的语音特性)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CPhS, Tallinn Estonia, USSR(《第十一届国际语音学会议论文集》,苏联,塔林。) Cao,Jianfen(曹剑芬1988)An exploration of phonation types in Wu Dialects of Chinese, PL-ARPR/1988, 15-36。 Cao,Jianfen(曹剑芬1989)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bisyllabic words in Standard Chinese: An evidence for relational invariance and variability from natural speech, RPR-IL(CASS)/1989, 38-56。 Cao,Jianfen(曹剑芬1990)The dynamic model of syllable duration in Standard Chinese, 《语音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实验室。 Cao,Jianfen(曹剑芬1990)On phonation types of initial nasals and the related considerations in Chinese Wu Dialects(论吴语鼻音声母的发声型对立及其它)Proceedings of ICSLP'90, Kobe, Japan.(《第一届国际言语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日本)。 Cao,Jianfen(曹剑芬1991)Temporal structure of diphthongal finals in Standard Chinese, 《语音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实验室,39-54页。 Cao,Jianfen(曹剑芬1991)The durational patterns of syllables in Standard Chinese(汉语普通话音节时长的动态模式),The Proceedings of 12th ICPhS,France(《第十二届国际语音学会议论文集》,法国)。 Cao,Jianfen(曹剑芬1992)Temporal structure in bisyllabic word frame: An evidence for relational invariance and veriability from Standard Chinese(汉语普通话两音节框架内的时长结构),The proceedings of 2nd ICSLP,Canada(《第二届国际言语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加拿大)。 Cao,Jianfen(曹剑芬1992)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bisyllabic words in Standard Chinese(汉语普通话双音节词的时长分布特性),《中文与东方语言信息处理学报》,新加坡,2期。 Cao,Jianfen(曹剑芬1992)On neutral-tone syllables in Mandarin Chinese,Canadian Acoustics.3. Cao, Jianfen(曹剑芬) & Ian Maddieson (1992) An exploration of phonation types in Wu dialects of Chinese. Journal of Phonetics 20:77-92. Cao,Jianfen(曹剑芬1993)A tentative study on temporal sturcture of a sentence in Standard Chinese,《语音研究报告》(1992-1993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实验室,84-97页。 Cao,Jianfen(曹剑芬1993)Time-varing manner on formant trajectories of Chinese diphthongs(汉语二合元音共振峰轨迹的时变特性),The Proceedings of Eurospeech'93, Germany)(《第三届欧洲言语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德国)。 Cao,Jianfen(曹剑芬1994)The effects of contrastive accent and lexical stress upon temporal distribution in a sentence(对比重音和词重音对语句时长分布的影响),The proceedings of 3rd ICSLP ,Japan(《第三届国际言语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日本)。 Cao,Jianfen(曹剑芬1995)The time coursr of intersyllabic junctures in Standard Chinese, 《语音研究报告》(1994-1995),29-40页。 Cao,Jianfen(曹剑芬1995)The time course of intersyllabic junctures in Standard Chinese(普通话音节间音联的时域特性),《语音研究报告》(1994-199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Cao,Jianfen(曹剑芬1996) Coarticulation and gesture overlap(音节间的协同发音和态势交叠),The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eou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onetic Sciences, Seoul,Korea,Oct.,pp.24-26(《第一届汉城国际语音科学会议论文集》,韩国汉城)。 Cao,Jianfen(曹剑芬1998)Some aspects on Chinese intonation,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Cao,Jianfen(曹剑芬1999) The rhythmic structure of Mandarin Chinese(普通话的节奏结构),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Stress,Tone and Rhythm of Spoken Chinese. Prague.Czech. May6-9(《国际汉语口语重音、声调和节奏研讨会》,捷克,布拉格,). Cao, Jianfen.( 曹剑芬1999). The rhythmic structure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 Stress and Rythm in Spoken Chinese, Prague. Caodao,Barter(曹道·巴特尔) & Kong Jiangping(孔江平)(1998)Acoustic study on phonation types of tense and lax vowels of Zaiwa language spectrum method used in phonation analysis.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Caodao,Barter(曹道·巴特尔) and Kong Jiangping(孔江平)(1999)EGG study of 84 Mongolian speakers.载《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Caodao,Barter(曹道·巴特尔)Chen Jiayou(陈嘉猷),Chen Mixia(陈米遐) and Kong Jiangping(孔江平)(2000). EGG (Electroglottography) signal study of 100 Tibetan Speakers.A Selected Book for the Technology of Man-machine Speech Communication edi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QingHua University. Chan,S.W.,Chuang,C.K. & Wang,W.S-Y(王士元)(1975)Cross-linguistic study of categorical perception for lexical ton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58. S119.Abstract. Chan, Marjorie K.M.(陈洁雯1980)Syntax and phonology interface: the case of tone sandhi in the Fuzhou dialect of Chinese.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han, Marjorie K.M.(陈洁雯1983)Lexical diffusion and two Chinese case studies re-analyzed.Acta Orien- talia.44.117-152. Chan, Marjorie K.M.(陈洁雯1985)Fuzhou phonology: a non-linear analysis of tone and stress.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 Chan, Marjorie K.M.(陈洁雯1985)An Autosegmental Analysis of Danyang Tone Sandhi: Some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Issues,载徐云扬主编《吴语研究》,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Chan, Marjorie K.M.(陈洁雯1989) On the status of ‘basic’ tones. Acta Linguistic Hafniensia. 21.2: 5-34. Chan,Mariorie K.M.( 陈洁雯1989)The status of lexical tones in sing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Boston, Massachusetts. Chan,Mariorie K.M.( 陈洁雯1990)Tone, stress and melody interaction in Mandarin song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 Association. Nashville, Tennessee. Chan,Mariorie K.M.( 陈洁雯1991)Contour-tone spreading and tone sandhi in Danyang Chinese. Phonology Yearbook 8:237-259. Chan,Mariorie K.M.( 陈洁雯1991)Singing in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and music interface. Annual Meeting of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Chicago, Illinois. Chan,Mariorie K.M.( 陈洁雯1992)Language-music interaction: comparison of Mandarin and Cantonese lyrics for 'Yelaixia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NACCL 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Chan,Mariorie K.M.( 陈洁雯1993)The prosody of Mandarin Chinese by Xiao-nan Susan Shen. Journal of Phonetics 21:343-347. Chan,Mariorie K.M.(陈洁雯)and Ren, Hongmo(任宏谟)(1989) Wuxi tone sandhi: from last to first syllable dominance. Acta Linguistica Hafniensia 21.2: 35-64. Chang, Mei-chih Laura(张美智)(1993)A Prosodic Account of Tone, Stress, and Tone Sandhi in Chinese Language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awaii. Chang, Mei-chih Laura (张美智1997)Types of Tone Sandhi in Mandarin Dialect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 Formal Analysis of Tone,(台湾)《中国境内语言暨语言学》第四辑。 Chang ,Nien-Chuang T.(1958),Tones and intonation in the Chengtu (Szechuan, China) . Phonetica1-2:59-85. Chang,Yueh-Chin(张月琴)(1985)Contribution A La Recherche Tonale Sur Un Des Dialectes Min- Nan Parle A Taiwan,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e de la Sorbonne Nouvelle. Chang,Yu-hung(张裕宏)(1988)Construction and hierarchy of syllable features in monosyllabic tone languages.《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九本三分。 Chang,Yu-hung(张裕宏)(1998) Literary Disyllabism vs. Colloquial Trisyllabification in Taiwane- s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Working Papers in Linguitics.Vol.1. Chao,Jung-lang(1968)The phonological system of the language in Peking Opera. Unicorn 3. Chao,Yuen-Ren(赵元任).(1924)Singing in Chinese.Maitre Phonetique.3rd series.39. 9-10. Chao,Yuen-Ren(赵元任)(1924)A system of tone letters. Maitre Phonetique.45.24-27. Chao,Yuen-Ren(赵元任)(1930)A Priniminary Study of English Intonation and its Chinese equivalents,In:《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pp.997-1092,史语所集刊外编第一种。 Chao,Yuen-Ren(赵元任)(1933)Tone and intonation in Chinese.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4.2.121-134. Chao,yuen-Ren(赵元任)(1951)The Cantian Idiolect,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spoken by a 28- month-old child,Semitic and Oriental Stud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ublications in Semitic Philonogy,11.27-44. Chao,Yuen-Ren(赵元任)(1956)Tone,intonation,singsong,chanting,recitative,tonal composition,and atonal composition in Chinese.In: For Roman Jakobson.Mouton,The Hague.52-59. Chao,Yuen Ren(赵元任)(1980)Chinese Tones and English Stress, The Melody of Language (intonation and prosody), edited by Linda R. Waugh and C. H. van Schooneveld (1980), pp.41-44,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 Chen,Chung-yu(陈重瑜)(1984)Neutral Tone in Mandarin:Phonotatic Description and the issue of the Norm.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Vol.12.No.2. Chen,Chung-yu(陈重瑜) (1989)Lexical diffusion of a tonal change in reduplicates and its implications.Journal Chinese Linguistics.Vol.17,No.1. Chen Chung-yu(陈重瑜) (1994) Evidence of High-Frequency Colloquial Forms Moving Towards the Yin-Ping Tone(常用口语字阴平化的例证)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22,No.1. Chen,Gwang-tsai(1974)The pitch rang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peakers.Journa of Chinese Linguitics.Vol.2,No.2.159-172. Chen.Jianping(陈建平1995)A Study on the Third Tone Sandhi and Its Patterns in Chinese Mandarin.《复兴岗学报》54期,1-18页。 Chen,Jiayou(陈嘉猷)& Kong,Jiangping(孔江平)(1998)Acoustic study on relationships among pitch,open quotient and speed quotient extracted from EGG signals from Mandarin speakers.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Chen,Matthew(陈渊泉)(1970)Vowel length varia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voicing of the consonant environment. Phonetica.22.129-159. Chen,Matthew(陈渊泉)(1972)The time dimension: contribution toward a theory of sound change. foundations of languages.8.457-498.Reprinted in Wang,W.S-Y.ed.1977. Chen,Matthew(陈渊泉)(1972)Nasals and nasalization in Chinese:Explorations in phonological universal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Ph.D.Dissertation) Chen,Matthew(陈渊泉)(1973)Cross-dialectal comparison: a case study and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1.No.1.38-63. Chen,Matthew Y.(陈渊泉)(1973)Metarules and universal constraints in phonological theory.In: Heilmann, L.ed.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Linguists, Bologna. 1152-1167. Chen,Matthew Y.(陈渊泉)(1973)On the formal expression of natural rules in phonology.Journal of Linguistics.9.223-249. Chen,Matthew Y.(陈渊泉)(1973)The attrition of consonantal endings in Chinese.Paper presented at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Tibeta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Studies.San Diego. Chen,Matthew Y.(陈渊泉)(1975)An areal of study of nasalization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3,No.1.16-59. Chen,Matthew Y.(陈渊泉)(1979)Metrical structure:evidence from Chinese poetry. Linguistic Inquiry.10. Chen,Mattew Y. (陈渊泉)(1986) An overview of tone sandhi phenomena across Chinese dialects. Conference on the Languages and Dialects of China.Okland. Chen,Mattew Y. (陈渊泉)(1986)The paradox of Tianjin tone sandhi.CLS22,98-114. Chen,Mattew Y. (陈渊泉)(1987)A symposium on Tianjin tone sandhi: introductory remark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15. Chen,Matthew Y. (陈渊泉)(1990)What must Phonology know about Syntax?paper presented at the Phonology-Syntax Connection Workshop.Stanfoed University. Chen,Matthew Y. (陈渊泉)(1991)The chameleon [r] in Yanggu: morphological infixation or phonological epenthesis?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2. Chen,Matthew Y. (陈渊泉)(1995)Acoustic parameters of nasalized vowls in hearing-impaired and normal-hearing speakers,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98. Chen,Matthew Y.(陈渊泉)(1996)Tonal geometry: A Chinese perspectives.In: C.-T.James Huang and Y.-H. Audrey Li(eds.)New horizons in Chinese Linguistic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Chen,MatthewY.(陈渊泉)& Hsieh,H-1.(谢信一)1971,The time variable in pho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Linguistics.7.1-14. Chen,Matthew,Y. (陈渊泉)& Wang,W.S-Y.(王士元)(1975)Sound change: act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Lang- uage.51. Chen,Mattew Y.(陈渊泉)& Zhang Hongming(张洪明)(1990)Lexical and Postlexical Tone Sandhi in Chongming.Studies in Chinese Phonology.eds.N Smith and J. Wang. Chen, Wenzhi(陈文芷)(1981)Tan zhongdu [On sentence stress]. Chuugoku Gogaku 228:126-133. Chen, Wenzhi(陈文芷)(1989)Langdu yuliao fenxi baogao [An acoustic analysis of Chinese speech]. Chuugoku Gogaku 236:123-135. Chen,Xiaoxia(陈肖霞)(1988)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study of P-center in some voiceless syllables of Chinese(汉语清辅音音节感知中心的初步实验研究),《语音研究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实验室,105-108页。 Chen,Xiaoxia(陈肖霞) (1989)A pre0liminary study of coarticulatory of /l/ with vowels in disyllable in Standard Chinese(普通话两音节中边音与元音协同调音的初步实验研究)《语音研究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实验室,26-37页。 Chen,xiaoxia(陈肖霞) (1991)Acoustic analysis and domain perception of lateral /l/ in Standard Chinese(汉语边音的声学分析及时域感知实验),《语音研究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音实验室,87-95页。 Chen,xiaoxia(陈肖霞)(1993)Acoustic analysis on V1-C2(unaspirated stops) transition in C1V1C2V2 structure of Standard Chinese(普通话两音节中,第二音节为不送气塞音的音节间过渡的声学分析),《语音研究年报》pp.72-83。 Chen,xiaoxia(陈肖霞)(1995)Acoustic cues on intersyllabic boundary in (C)VNNV structure,ICPhS95,KTH and Stockholm University Press Volum。4 pp.148-151。 Chen,xiaoxia(陈肖霞)(1995)An acoustic study of intersyllabic 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of three places of articulation of C2 in C1V1C2V2 in Standard Chinese(汉语普通话两音节C1V1C2V2间C2为三个发音部位的逆向协同发音声学研究),《语音研究年报》RPR-IL CASS pp.54-63。 Chen,Xiaoxia(陈肖霞) & Zu Yiqing(祖漪清)(1998)What factors affect consonant duration in continuous speech?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Cheng,Chinchuan(郑锦全)(1968)English stresses and Chinese tones in Chinese sentences. Phonetica.18:77-88. Cheng,Chinchuan(郑锦全) (1970)Domain of phonological rule application.In Studies Presented to Robert B. Lees by his students. Cheng,Chin-Chuan (郑锦全) (1973) A Sychronic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 Mouton. Cheng,Chin-Chuan(郑锦全) (1973)A quantitative study of Chinese tone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93-110. Cheng, Chin-Chuan(郑锦全) (1977)Tonal correlations in Chinese dialects: A quantitative study. 115-128.Studies in Linguitic Science.Vol.7.2.115-128. Cheng,Lisa(1987)Derived domains and Mandarin third tone sandhi.Proceedings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Meeting,Parasession,16-28. Cheng,Robert L.W.(1966)Mandarin phonological structure,Journal of Linguistics.2. 135-158. Cheng,Robert L.W.(1968)Tone sandhi in Taiwanese.Linguisitics.4119-42. Cheng,Robert L.W.(1985)Subsyllabic morphemes in Taiwa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 Vol.13.No.1. Cheung,Kwan-Hin(张群显)(1986)The Phonology of Present–day Cantonese.Ph.D. Disserta- tion.University of London. Chiang,Wen-yu(1992)The prosodic morphology and phonology of affixation in Taiwanese and other Chinese language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Delaware. Chiu,Bien-ming(周辨明1931)The Tone Behaviour in Hagu: an Experimental Study. Archives Néerlandaises de Phonétique Expérimentale. Chou, F. C., Tseng, Chiu-yu and Lee L. S. (1996)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prosodic structure for high quality Mandarin Speech Synthesis. 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antional Conferenceon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1624-1627. Chuang, C. K., Hiki, S., Sone, T. & Nimura, T. (1971). The acoustical features and perceptual clues of the four tones of standard colloquial Chinese.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 Budapest.Proceedings of the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Vol.3. Chuang,C.K. & Wang,W.S-Y(王士元)(1975)A distance-sencing device for tracking tongue configuration.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58.S11.(Abstract). Chuang,C.K. & Wang,W.S-Y(王士元)(1976)The influence of vowel height, intensity, and temporal order on pitch perception.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60. Supplement.S92.(Abstract). Chuang,C.K. & Wang,W.S-Y(王士元)(1977)Time-order error in judgment of prosodic features--pitch, Loudness and duration.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62. S48.(Abstract). Chuang,C.K. & Wang,W.S-Y(王士元)(1978)Bias in the judgment of vowel loudness.Journal of the Acousitical Society of America.63.Supplement 1.S5.(Abstract). Chuang,C.K. & Wang,W.S-Y(王士元)(1978)Psychophysical pitch biases related to vowel quality, intensity difference,and sequential order.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64.4.1004 -1014. Chuang,C.K. & Wang,W.S-Y(王士元)(1978)Use of optical distance sensing to track tongue position.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21.482-496. Chun,Maria Dorothy(1983)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supresegmental pitch in modern German,American English,and Mandarin Chinese.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Chung,Raung-fu(钟荣富)(1989)Aspects of Kejia phonology.Ph.D.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Clumeck,Harold(1980)The acquisition of tone.In: Child Language 1.ed.G.Yeni- komshian J.Kavanagh and C. Fergus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lumeck,Harold,D.Barton,M.Macken & D.Huntington.(1981)The aspiration contrast in Cantonese word-initial stops:data from children and adult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9. 210-225. Connell (1983)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one and inton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Journal of Phonetics 11: 337-351. Coster, D. C. & Kratochvil, P. (1984). Tone and stress discrimination in normal Beijing dialect speech. In B. Hong (Ed.) New Papers on Chinese Language Us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p.119-131. Dang,Jianwu and Honda,K.(1998) Speech production of vowel sequences using a physiological articulatory model,Proceedings of ICSLP98,Vol.5. Dang,Jianwu,Sun,J.,Deng,L.and Honda,K.(1999)Speech synthesis using a physiological articulation model with feature-based rules.Proceedings of ICPhS-99.(San Francisco,USA). Dell,F.(1969)Langues en contact et changements phonétiques: note sur l’histoire des finales en bu-yi(dioi),Bulletin de la Sociétéde Linguitique de Paris.64/1. Dow,F.D.M.(1972)An outline of Mandarin phonetics.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Canberra. Dow, Francis D. M.(1972) A discussion on tone sandhi problems in Chines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1:13-19. De Boysson-Bardies, Benedicte, L.Sagart and C. Durand.(1984) Discernible differences in the babbling of infants according to target language.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1.1-15. De Boysson-Bardies, Benedicte, P.Halle, L.Sagart and C. Durand.(1989) A cross- linguistic investigation of vowel formants in babbling.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6.1-17. Dell,F(1973)Two cases of Exceptional Rule Ordering,Generative Grammar in Europe Dordrecht:Reidel. Dreher,John and Pao-ch’en Lee(1968)Instru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ingle and paired Mandarin tonemes.Monumenta Serica.27:343-373. Du, Tsai-Chwun(1988)Tone and Stress in Taiwanese.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Duanmu,san(端木三) (1990)A formal study of syllable,tone,stress and domain in Chinese Languages.Ph.D.Dissertation.MIT. Duanmu,san(端木三)(1990)Cyclicity and the Mandarin third tone sandhi.M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uanmu,san(端木三)(1991)Stress and syntax-phonology mismatches: tonal domains in Dangyang and Shanghai. In D.Bates(ed.),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West Coast Conference on Formal Linguitics,Stanford Linguistic Association,127-137. Duanmu,san(端木三)(1992)End-based theory,cyclic stress,and tonal domains. Proceedings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Meeting. Duanmu,San(端木三)(1992)Re-examining contour tone units in Chinese languages.In Buszard-Welcher et al.,80-91. Duanmu,san(端木三)(1993)Rime length,stress,and association domains.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2:1-44. Duanmu,San(端木三)(1994)Against contour tone units,Linguitics Inquiry.25.4. Duanmu,San(端木三)(1994),Syllabic weight and syllabic duration: a correlation between phonology and phonetics.Phonology,No.1. Duanmu,San(端木三)(1995) Metrical and tonal phonology of compounds in two Chinese dialects. Language 71: 225. Duanmu,San(端木三)(1996) San Duanmu: Pre-juncture lengthening and foot binarity.Studies in Linguitic Sciences.Vol.26. 1/2.95-116. Duanmu,San (1997)Phonologically motivated word order move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mpounds.Studies in Linguitic Sciences.Vol.27.1.49-78. Duanmu,San(端木三)(2000) 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dmondson,Jerold A. & Li Shaoni(艾杰瑞、李绍尼1991)Voice quanity and inverse filtering in Jianchuan Bai of Yunnan Province,国际彝缅语学术会议(四川西昌)论文。载《彝缅语研究》,43-56页,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 Feng,Shengli(冯胜利)(1991)Prosodic structure and word order change in Chinese.The PENN review of Linguistics.Vol.15.15:21-31.Spring.Presented at the NACCL.III.Cornell University. Feng,Shengli(冯胜利)(1992)Prosodic constraint and syntactic structure in Chine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Singapore. Feng,Shengli(冯胜利)(1995)Prosodic structure and prosodically constrained syntax in Chinese.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eng,Shengli(冯胜利)(1996)Prosodically constrained syntactic chenges in Early Archaic Chinese.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Vol.5.No.4. Flege,James Emil(1993)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a novel, second language phonetic contrast.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Fox,Robert A. Unkefer James(1985)The effect of status on the perception of ton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12.No.1. Fok, Yuenyuen Chan (1974) A perceptual study of tones in Cantonese. Center of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Forrest,R.A.D.(1950)The Ju-Sheng tone in Pekinese.BSOAS13. Fu,Yi-chin(1979)The /-r/ suffixation and the phonological structure of Mandarin finals.PICPS9(Copenhagen).Vol.1. Gandour, Jack(1979)Perceptual dimensions of Cantonese tone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reanalysis of Fok’s tone confusion data.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 Studies,Vol.4. 415-429. Gandour, Jack.(1981) Perceptual dimensions of tone: evidence from Cantonese.J. Chinese Ling. 9: 20-36. Gandour, Jack. (1984) Tone dissimilarity judgments by Chinese listener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2(2): 235-293. Ga°rding,Eva(1984)Chinese and Swedish in a generative model of intonation. Nordic Prosody III, Acta Universitatis Umensis 59:79-91. Ga°rding,Eva(1985)Constancy and variation in Standard Chinese tonal patterns. In Lund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28, Linguistics-Phonetics, pp. 19-51. Ga°rding,Eva(1987) Speech act and tonal pattern in Standard Chinese: constancy and variation. Phonetica 44:13-29. Ga°rding,E.; Zhang,Jialu; Svantesson,J.O. (1983) A generative model for tone and intonation in standard Chinese. Working Papers, No.25. Department of Linguitics, Lund University. Ga°rding,Eva, Paul Kratochvil, Jan-olof Svantesson, and Jialu Zhang. 1986. Tone 4 and tone 3 discrimination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nd Speech 29(3): 281-293. Goh, Yeng-Seng. 1997. The Segmental Phonology of Beijing Mandarin. Taipei: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Gogova,Snezhina(1994)Concerning consonantism in the Chinese language.Contrastive Linguistics.94.2.15-22. Gong,L.(龚丽英)(1996)A cross-lingustic study of retroflexion in American English and Beijing Mandarin.MA thesis,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Gui,Mingchao(桂明超)(1990)Yunnanese and Kunming Chinese: a study of the language communities,the phonological systems,and the phonological developments, Arlington,The University of Texas.(Unpubilished Ph.D dissertation) Gui,Mingchao(桂明超)(1991)The phonological developments of Kunming Chinese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1939-1989),《语言研究》增刊。 Gui,Mingchao(桂明超)(1996)Fronted of nasalized----An acoustic analysis of two nasal rhymes in Kunming Chinese.《语言研究》增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Guo,Hugo Ling-yu(郭令育)(1999)Consonant duration in the speech of Taiwanese neurogenic dysarthrics:An acoustic study.载《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Halle Pierre A. (1994) Evidence for tone-specific activity of the sternohyoid muscle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nd Speech 37: 103-123. Harris,(1980)音位学中的同时成分,吕菊林译,《国外语言学》3期。 Hartman,Lawton M.III(1944)The segmental phonemes of the Peiping dialect, Language20, 28-42. Hashimoto(Yue),Ann Oikan(1987)Tone sandhi across Chinese dialects.In The Wang Li Memorial Volumes.445-474. Hashimoto,Mantaro(1970)Note on Manarin phonology,in: Studies in general and Orient linguistics,ed. By Jakobson and Kawamoto,207-220. Hashimoto,Mantaro(1982)The so-called “original” and “changed” tones in Fukienese:a case study of Chinese tone morphophonemies.《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三本四分。 Hashimoto(桥本万太郎)(1983) Linguistic diffusion of Chinese tone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No.2.中译文《汉语声调的扩散现象》(瞿霭堂译),载《语言研究译丛》,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Hess,Susan(1990),Universals of nas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nasal finals in Wenling.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No.1. Ho, A. T. (1976) The acoustic variation of Mandarin tones. Phonetica 33:353-367. Ho, A. T. (1976) Mandarin tones in relation to sentence intonation and grammatical structur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4: 1-13. Ho, A. T. (1977) Intonation variation in a Mandarin sentence for three expressions: interrogative, exclamatory and declarative.34: 446-457. Hochett,Charles F.(1947)Peiping pholonog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67. 253-267. Hochett,Charles F.(1950)Peiping morphophonemics,Language26.63-85. Howie, John Marshall (1970). The Vowel and Tones of Mandarin Chinese: Acoustical Measurements and Experiments, Indiana University. Howie, John Marshall (1972)Some experiments on the perception of Mandarin tones.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Mouton, The Hague. Howie, John Marshall (1974) On the domain of tone in Mandarin:some acoustical evidence. Phonetica 30:129-148. Howie, John Marshall (1976)Acoustical Studies of Mandarin Vowels and Tones.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siao, P.-L. (1996)An investigation of prelexical phonology in Chines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 Hsiao,Yuchau(萧宇超)(1991)Syntax,rhythm and tone: a triangular relationship.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Hsieh,Hsin-I(谢信一)(1970)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tone sandhi rule in Taiwanese.Papers from the 6th Regional Meeting of Chicago Linguitics Society.Chicago. 489-503. Hsieh,Hsin-I(谢信一)(1971)Lexical diffusion:evidence from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POLA, 2nd series.15. Hsu,Huichuan(1994)Constraint-based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a survey of languages in China.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Hsueh,F.S.(1980)The phonemic structure of Peking finals and their r-suffixation.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史语所集刊).80:9. Hua,wu(华武)(1998)A perceptual experimen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ause in read speech.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Huang,James(黄正德)(1984)Phrase structue,lexical integrity,and Chinese compound.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V.4. Huang, Shuanfan(1993)A grammar of pause in spoken Chinese discour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kshop on Interfaces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Ohio State University, June-August 1993. Hung,Tony T.N.(洪同年)(1987)Syntactic and semantic aspects of Chinese tone sandhi,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Ph.D.dissertation. Hung,Tony T.N.(洪同年)(1987)Tianjin tone sandhi:towards a unified approach.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47:24-40. Hyman, Larry M.(1975)Review of C. Cheng: A Synchronic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3:88-99. Hyman, Larry M.(1977)On the nature of linguistic stress. In Larry Hyman (ed.), Studies in Stress and Accent, Southern California Occasional Papers in Linguistics No. 4, pp. 37-82.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Hyman,Larry(1984)On the weightlessness of syllable onset. in: C.Brugman & M. Macaulay eds.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Iwata,Ray. & Hirose,H.(1976)Fiberoptic acoustic studies of Mandarin stops and affricates.Annual Bulletin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gopedice and Phoniatrids.10. Iwata, Ray. Sawashima, Masayuki Hirose,Hajime & Niimi, Seiji(1979)Laryngeal adjustments of Fukienese stops: initial plosives and final applosives, Annual Bulletin of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gopedics and Phoniatrics.13. Jeng,Heng-hsiung(1979)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phonology in relation to Jakobson’s laws of Irreversible Solidarity.In:Proceedings of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155-161.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Jeng,Heng-Hsiung(1985)A developmentalist view of child phonology.In: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o.1.1-25.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Taiwan University. Jin,Shunde(金顺德)(1986)Shanghai Morphotonemic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one sandhi behavior across word boundaries. Bloomington,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Club. Jin,Shunde(金顺德)(1992)The prosodic rhythm and the semantic basis for the Mandarin third-tone sandhi.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Ann Arbor, Univesity of Michigan. Jin,Shunde(金顺德)(1995)A perception study of sentence stress in Mandarin Chines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Joint Meeting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the Seven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Jin,Shunde(金顺德)(1996). An Acoustic Study of Sentence Stress in Mandarin Chinese.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 & Literature,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Jin,Shunde(金顺德)(1996).Toward a systematic account of Shanghai tonal phonology. In Jialing Wang and Norval S.H. Smith (eds.), Studies in Chinese Phonology (Linguistic Models 20),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pp. 125-155. Juffs, Alan(1990)Tone, syllable structure and interlanguage phonology: Chinese learners’ stress error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28.2:99-117. Kam,Tak-him(1977)Derivation by tone change in Cantonese: a preliminary survey.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8,205-240. Kao,Diana L.(1971)Structure of the syllable in Cantonese.The Hague,Mouton. Kennedy,G.A.(1953)Two tone patterns in Tangsic. Language.29-3. King,Brian.(1982)Tone acquisition,some general obser observations.I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the Study of Child Language.Washington.D.C.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Kiriloff (1969) On the auditory perception of tones in Mandarin. Phonetica 20: 63-67. Kong,Jiangping(孔江平)(1998)Acoustic study of phonation types of one speaker through EGG signal.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Kong Jiangping(孔江平)(1998) EGG model of ditoneme in Mandarin, Proceedings of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oken Language prcessing,Sydney,Austrailia. Kong,Jiangping(孔江平) and Alan W.C.Liew (1998) Wavelet analysis of speech phonations of Chinese speakers.Symposium Proceedings: 199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98).Singapore. Kong,Qingming(1987)Influence of tone uponvowel duration in Cantonese.Language and Speech.30.4.387-399. Kratochvil, P. (1964)Syllabic Stress Patterns in Peking Dialect,Archiv Orientální. 32,383-402. Kratochvil, P. (1968)On the Phonology of Peking Stress,Transaction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y,154-178. Kratochvil, P. (1969)Syllabic Volume as Acoustic Correlate of Prominence in Peking Dialect,Unicorn,5,1-28. Kratochvil, P. (1971)An Experiment in the Perception of Peking Dialect Tones, Monograph Studies of the Scandinavi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No.6,7-40.Lund. Kratochvil, P. (1974)Stress Shift Mechanism and its Role in Peking Dialect.Mordern Asian Studies,4,433-458. Kratochvil, P. (1977)Traditions in Chinese Linguistics:Fact or Fiction?Cahiers de Linguistique,Asie Orientale.No.1,17-30. Kratochvil, P. (1978). Phonetics and teaching Chinese. In B. Hong (Ed.) Chinese Language Use, Contemporary China Center,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Studie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pp. 19-35. Kratochvil, P. (1984) Phonetic tone sandhi in Beijing dialect stage speech.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13(2): 135-174 Kratochvil, P. (1985)Variable Norms of Tones on Beijing Prosody,Cahiers de Linguistique,Asie Orientale,No.2,153-174. Kratochvil, P. (1987)The Case of the Third Tone,in: Wang Li Memorial Volume,Hong Kong. Kratochvil, P. (1998). Intonation in Beijing Chinese. In D. Hirst & A. Di Cristo (Eds.), Intonation Systems -- A survey of twenty languag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pp. 417-431. Kratochvil, P.,J. O. Svantesson and J. Zhang.(1986)Tone 4 and tone 3 discrimination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Language and Speech 29(3):281-293. Ladefoged, P. and Wu Zongji(吴宗济)(1984).Places of articulation:an investigation of Pekingese fricatives and affricates,Journal of Phonetics2,267-278. Lam,Florence(林桂仪)(1998)The common articulations that Cantonese-speaking children in Hong Kong have. 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Lau,C.C.(1988)Material for Cantonese speech audiometry constructed by appropriate phonetic principles.British Journal of Audiology.22.4.297-304. Lee,Kathy.Yuet-Sheung(李月裳)Becky Yin-tim Chan(陈燕甜), Dilys Mei-chi Cheung (张美词)& C.A.van Hasselt. (1998)Vowel imiatation skill in Cantonese profoundly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 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Lee, L. e. a. (1993). Golden Mandarin(II) - An improved single-chip real-time Mandarin dictation machine for Chinese language with very large vocabulary. ICASSP. Lee, L. S. and Tseng Chiu-yu(郑秋豫)(1987) Mandarin speech input / output technique for Chinese computer ---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art A: Phys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1 (4). Lee, L. S. and Tseng Chiu-yu (郑秋豫)(1997) Isolated Mandarin syllable recognition with limited training data speciall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ones. In Proceedings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Speech and Audio Processing, 5 (1). Lee T, Theoretical issues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child language.In: J Huang, A Li eds.New horizons in Chinese linguistics.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 293-356. Lee,Wai-sum(李蕙心)(1998)A palatographic and linguagraphic study of the syllable- initial coronal obstruents in Hong Kong Cantonese. 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Lee, Yen Ling. Correlation among attitudinal factors, speed, and tone sandhi in Chinese.S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Vol.7.2.129-141. Lee, Y.-S., Vakoch, D. A. & Wurm, L. H. (1996) Tone perception in Cantonese and Mandarin: A 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25: 527-542. Li,Aijun(李爱军)(1998)Du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sodic phrase in standard Chinese. 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Li, C. N. & Thompson, S. A. (1976) The acquisition of tone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J. Child Lang. 4: 185-199. Li,and Thomson(1977)The acquisition of tone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eren,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4:185-199. Li,Charles N. and S. Thompson.(1978)The acquisition of tone.In: ToneA Linguistic Survey.ed.V.Fromkin.NY.Academic Press. Li,Fang-kui(李芳桂)(1937)Languages and Dialects, Chinese Year Book, pp.59-65. 亦见Li,Fang-kui(1973)Languages and Dialects of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1.No.1.-13。 Li,Fang-kui(李芳桂)(1943)The hypothesis of a pre-glottalized series of consonants in primitive,《历时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1册177-188页。 Li,Fang-kuei(李芳桂)(1966)The zero initial and the zero syllabic.Language.42.2. Li,Kung-P’u(李功普)(1963)Tone perception experiment. Project in Linguistics report. No.6r- 19-26. Li,Paul J.-K.(李壬癸)(1977)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phonology.In: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n Chinese Linguistics.1977.Linguitic Institute of the Linguitic Society of America.ed. R. Cheng,YC.Li & Ting-chi Tang.Taipei:Student Books. Li, Wen-Chao. 1997. A Diachronically-Motivated Segmental Phonology of Mandarin Chinese.Ph.D.dissertation.Oxford University. Liao, Rongrong(廖荣蓉)(1994). Pitch Contour Form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a study of tone and intonation,Ph.D.dissertation.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Liao,Rongrong(廖荣蓉)(1996)Coarticulatory effects of vowels on syllable initial consonant /r/ in standard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Vol.24.No.2.212-248. Lien,Chinfa(连金发)(1986)Tone merger in the dialects of northern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Voi.14.No.2.243-290. Lin, Hua(林华)1992. On the nature of Mandarin tone and tone sandhi.University of Victoria. Ph.D.dissertation. Lin,Hua(林华)(1996)Mandarin tonology.Pyramid Press,Taipei. Lin,Jowang(1994)Lexical government and tone group formation in Xiamen Chinese.Phonology.11:237-276. Lin,Li-chin(1992)广州话唇音异化,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Lin,Maocan(林茂灿1979)“A study of tone-sandi in Standard Chinese with computer”, Proc. Of the 9tn Inter. Cong. Of Phonetic Sciences, Copenhagen, 1979。 Lin,Maocan(林茂灿1984)“The stress patterns and its acoustic correlates in Standard Chinese”,Proc. Of the 10th Inter. Cong. Of Phonetic Sciences, The Netherlands, 1984。 Lin,Maocan(林茂灿1987)“The perceptual cues to tones in Standard Chinese”, Proc. Of the 11th Inter. Cong. Of Phonetic Sciences, Estonia, USSR, 1987。 Lin,Maocan(林茂灿1988)“The acoustic manifestation of stress in three syllable groups in Standard Chinese”,The Proc. of The 3rd Western-Pacific Regional acoustic Conference, Beijing, 1988。 Lin,Maocan(林茂灿1991)“Tonal coarticulation patterns in quadrisyllabic words and phrases in Standard Chinese”, Proc. of the 12th Inter. Cong. Of Phonetic Sciences, Axi-en province, France, 1991;Tonal coarticulation patterns in quadrisyllabic words and phrases with normal stress of Standard Chinese,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Vol. 12, No. 3, 1993。 Lin,Maocan(林茂灿)& Shen,Xiaonan(沈晓楠1993) “F0 turning point as F0 cue to tonal contract: A case study of Mandarin tones 2 and 3”, Journal of Acoustics of America Society, Vol. 93, No. 4, 1993。 Lin,Maocan(林茂灿1998)The Acoustic Manifestation of Prosodic Phrase Boundaries in Standard Chinese Utterances,载徐云扬、林茂灿主编(1998)《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69-72页,香港城市大学出版。 Lin,Maocan(林茂灿1999)Break with filled pause in S.C and F0  range of Tone,Abstract of Papers, ICPhs99 F4Eld, San-Francisco。 Lin,Maocan(林茂灿1995)“Upward F0 transition in falling-falling tones of Standard Chinese and F0 rising part in falling-convex tones of Fuzhou dialect”,Proc. of the 13th Inter. Cong. of Phonetic Sciences, Vol. 1, Sweden。 Lin, Maocan (林茂灿1995) A perceptual study on the domain of tones in Standard Chinese.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14: 350-357. Lin,Maocan(林茂灿)(1996)“On the intersyllabic F0 transition and its perception in Standard Chinese”, Chinese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Vol. 17, No. 4, 1996。 Lin, Maocan(林茂灿) & Yan,Jingzhu(颜景助)(1991). Tonal coarticulation patterns in quadrisyllabic words and phrases of Mandarin.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Aix-en-Provence, France.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12 (3). Lin,Yenhwui (林燕慧)(1989)Autosegmental treatment of segmental processes in Chinese phonology.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Lin,Yenhwui(林燕慧)(1991)Syllabic consonants in Chinese:representation and syllab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e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Vol.17.General Session and Parasession on the Grammar of Event Atructure. Sutton, Laurel A. Johnson,Christopher eds.168-179.Berkeley Linguitics Society. Lin,Yen-Hwui(林燕慧)(1996) Surface vowels and markedness.Studies in Linguistic Sciences. Vol.26.1/2.205-216. Lin,Yuh-Huey(林玉惠)& Wu Jui-chun(吴睿纯)(1998)A comparative study on diphthongs produced by speaker of the three major dialcts in Taiwanese. 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Liu, Feng-hsi.(1980)Mandarin tone sandhi: a cas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yntax and phonology. Paper delivered at the summer meeting of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n, Albuquerque, New Mexico. Liu, L., Yang, W., Wang, H. & Chang, Y. (1989) Tone recognition of polysyllabic words in Mandarin speech. Comput. Speech Language 3: 253-264. Lu,Zhiji(陆致极)(1985)Notes on the structure of finals and the vowel system of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20.2.33-40. Lu,Zhiji(陆致极)(1986)Tonal changes: interplay between tone and tone sandhi.S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Vol.16.1.97-112. Lu, Zhiji(陆致极)(1987)Shanghai tones: A nonlinear analysis. 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Vol.17.2.93-114. Lu, Zhiji(陆致极)& Chin-Chuan Cheng(郑锦全)(1985) Chinese dialect affinity based on syllable initials. S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Vol.15.2127-148. Maddiesson,Ian.(1976)The intrinsic pitch of vowels and tones in Foochow.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33. Maddiesson,I. & Ladefoged,P.(1985)”tense”and ”lax” in four 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UCLA Working paper in Phonetics.60. Maddiesson,I. & S.Hess(1986)”Tense” and ”Lax” revisited: more on phonation type and pitch in 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19th ICSTLL,Columbus,Ohio. Martin,S.E.(1957)problems of hierarchy and indeterminacy in Mandarin phonology.《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九本上册。 Massaro, D. W., Cohen, M. M. & Tseng, C. (1985) The evalu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pitch height and pitch contour in lexical tone percep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J. Chinese Ling. 13(2): 267-290. Massaro, D. W., Tseng, C. & Cohen, M. M. (1983). Vowel and lexical tone percep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psycholinguistic and psychoacoustic contributions. In P. Bochum? & S. Broctmeyer? (Eds.), Investigations of the Speech Process. pp. 76-102. Mattingly, I. G. & Ni, W. (1996). Zhou Youguang and phonological mediation in Chinese. Merrifield,William R.(1963)Palantla Chinantec syllable types.Anthropological Linguis- tics.5.5. 1-16. Miracle, Charles W.(1989)Tone production of American students of Chinese: a preliminary acoustic study.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24.3. Mo, F., Li, C. & Chen, T. (1992). Chinese recognition and synthesis system based on Chinese syllables. ICSLP. Mok, Sui-Sang(1993)Intonation phrase and foot form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Mok, Sui-Sang(1993)The unstructured foot in Mandarin third tone sandhi.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Moore, B. C. & Jongman, A. (1997) Speaker normalization in the percep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tone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2: 1864-1877. Moore, C. B. (1993) Phonetic observations on stress and tones in Mandarin Chinese. Working Papers of the Cornell Phonetics Laboratory 8: 87-117. Moore, C. B. (1993). Phonetic observations on tone and stress levels in Mandarin classifiers. The 5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Newark, Delawar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Moser,D.(1992)从汉语的言语错误看音调、语调、重音的语言行为模式,第四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Packard, J. L. (1986) Tone production deficits in nonfluent aphasic Chinese speech. Brain and Language 29: 212-223. Pan, Ho-hsin (1997) The salience of nasal cues to the perception of Taiwanese voiced stops and nasal. 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 III. Papousek, M. & Hwang, S. (1991) Tone and intonation in Mandarin babytalk to presyllabic infants: comparison with registers of adult conversa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12: 481-504. Peng, Shu-Hui(1996) Phonetic Implementation and Perception of Place Coarticulation and Tone Sandhi. Ph.D.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Peng, Shu-hui (1997)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Taiwanese tones in different tonal and prosodic contexts. Journal of Phonetics 25:371-440. Poteet,Stephen(1985)Tone sandhi and the phonological structure of Mandarin.M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Pulleyblank,E.G.(1986)CV phonology and diachronic change as illustrat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 for the X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Tibetan languages and Linguitics,Columbus,Ohio. Ren,Hongmo(任宏谟)(1983)A Linguistic Model for Duration in Chinese.UCLA M.A.Thesis. Ren,Hongmo(任宏谟)(1986)Linguistically conditioned duration rules in a timing model for Chinese.UCL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62,34049. Ren,Hongmo(任宏谟)(1986)On the acoustics structure of diphthongal syllbles. Ph. 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Ren,Nianqi(任念麒)(1987)An acoustic study of Shanghai stops.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Atorrs. Ren,Nianqi(任念麒)(1988)A fiberoptic and transllumination study of Shanghai stops,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u Dialects, Hongkong, December 1988. Robert,Good(1996) Robert Good: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English transliterated loanwords in Chinese.Studies in Linguistic Sciences.Vol.26.1/2.133-142. Rose, P. (1984). The role of subglottal pressure and vocal cord tens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tones in a Chinese dialect. In B. Hong (Ed.) New Papers on Chinese Language Use, Contemporary China Centre,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Studies,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 pp. 133-168. Rose, P. (1990) Acoustics and phonology of complex tone sandhi – An analysis of disyllabic lexical tone sandhi in the Zhenhai variety of Wu Chinese. Phonetica 47: 1-35. Rosemary Varley(华莉莉)& Lydia K.H.So(苏周简开)(1995)Age Effects in Tonal Comprehension in Canto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No.2。 Rumjancev, Mixail Kuz'mic.(1972)Tone and intonation in Modern Chinese. Moscow: Izdatel'stvo Moskovskogo Universiteta. (As titled and reviewed 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6 1978, by A.V. Lyovin, 120-168.) Rygaloff,A.(1981)’Rounding’ ’bachness’ and ‘syllabicity’ in Chinese elsewhere and in general, Procee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nology, Section on Linguistics and Paleography Academia Sinica. Sagart,Laurant(1979)Babbling and earlu language in Cantonese.Working Papers in Language and Language-Teaching,Vol.2.21-25.Language Center: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agart, Laurant (1982)Aspirration-conditioned tone-lowering in Chinese dialects.Paper presented at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ino-Tibetan Languages and Linguitics, Gainsville. Sagart,Laurant(1984)The fate of the QuanZhuo initials in Min and other dialects.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13.1.91-99. Sagart, Laurant Halle Pierre  Boysson-Baedies Bénédicte(1986) Tone production in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an electromyographic investigation.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15(2): 205-221. Sarawit,Mary(1975)Some changes in the component of the Tai syllables. Studies in Tai linguistics in honor of William J Gedney.ed. by Jimmy G.Harris & James R. Chamberlain. Central Institute of English Language, Office of State University.Bangkok. Schlegel,Gustav(1900)The secret of the Chinese method of transcribing foreign sounds. T’ung Pao, New Series,1,1-32,93-124,219-253. Selkirk, Elisabeth O. and Tong Shen. 1990. Prosodic domains in Shanghai Chinese. In S.Inkelas and D. Zec eds., The Phonology-Syntax Connec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ages 313-338. Shen, Jiong(1999). The pitch features in Chinese -- From the tone to the patterns of intonation. Tone, Stress and Rythm in Spoken Chinese, Prague. Shen,Mixia(沈米遐) & Kong Jiangping(孔江平)(1998)MDVP study on sustained vowels of Mandarin through EGG signal. 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89)Interplay of the four citation tones and inton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No.1.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0). The Prosody of Mandarin Chines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0) Tonal coarticulation in Mandarin. Journal of Phonetics18: 281-295.林茂灿译文《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协调发音》,载《国外语言学》1992年2期。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0)On Mandarin Tone 4. 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0.4:41-59.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1) A prosodic explanation of the 3rd tone sandhi in Mandarin.23: 113 -128.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1) Interplay of the four citation tones and inton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7: 61-69.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2) Mandarin neutral tone revisited. Acta Linguistica Hafniensia.24: 131-152.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2) On tone sandhi and tonal coarticulation.25: 83-94.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2) A pilot study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emporal and syntactic structures in Mandari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22.1/2:35-43.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3)On the temporal dimension of Mandarin. Acta Linguistica Hafniensia 26:143-159. Shen, X-N Susan(沈晓楠) (1993) Relative duration as a perceptual cue to stress in Mandarin. Language and Speech 36: 415-433. Shen, X-N Susan(沈晓楠)(1993) The use of prosody in disambiguation in Mandarin. Phonetica 50:261-271. Shen, X-N Susan(沈晓楠)& Lin, Maocan(林茂灿)(1991) A perceptual study of Mandarin Tone 2 and Tone3. Language and Speech, Vol. 3, No. 2. Shen, X-N Susan(沈晓楠)& Lin, Maocan(林茂灿)(1991) “Concept of tone in Mandarin revisided: A perceptual study of tonal coarticulation”, Language sciences, Vol. 3/4. Shen,Y.(1990)From meaning to sound.Ms.UCSD. Shen,Yao(沈瑶)(1964)Some experiments on Chinese tone sandhi,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Münster. Shen,Yao(沈瑶),Chao,C.Y. & Peterson,G.(1961)Some spectrographic light on Mandarin tone-2 and tone-3.The study of sound (ed. by the Phonetic society of Japan).9. IX:265-314. Shen,Zhongwei(沈钟伟)(1994)The Tones in the Wujiang dialec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 2.278-315. Shen,Zhongwei(沈钟伟)(1998)The Wu-stops: A cross-linguistic study with the stops in Hindi, Korean and English.《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Sherard, Michael(1972)Shanghai Phonology. Ph.D. dissertation, Cornell University. Sherard,Michael(1979)Syntactic constraints on tone sandhi in Shanghai.AAAL.10.23- 37. Sherard,Michael(1980)A Synchronic Phonology of Modern Colloquial Shanghai.Tokyo: Computer-aided Analysis of Asian and African Languages,monograph.n.5. Sherard,Michael(1988)Shanghai high-voiced syllables.(日本)漢語史の諸問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Shi Bo(石波)and Zhang Jialu(张家騄 )(1987)Vowel intrinsic pitch in Standard Chinese,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Tallinn, Estonia. Shi, Feng(石锋)Shi, Lin(石林) & Liao, Rongrong(廖荣蓉) (1987)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five level tones of the Gaoba Dong languag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5:335-361. Shi,Hao and Yan,Puqiang(1989)Complete period analysis of voiced sounds.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89.86.1172-1175. Shih, Chilin(石基琳)(1986). The phonetics of the Chinese tonal system, AT & T Bell Laboratories. Shih, Chilin(石基琳)(1986). The Prosodic Domain of Tone Sandhi in Chinese, University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hih, Chilin(石基琳)(1987) The phonetics of the Chinese tonal system. Manuscript. AT&T Bell Laboratories, Murray Hill, New Jersey. Shih, Chilin(石基琳)(1988) “Tone and Intonation in Mandarin.” In N. Clements (ed). Working Papers of the Cornell Phonetics Laboratory, No. 3, 83-109. Shih, Chilin(石基琳)(1989) Tone and intonation in Mandari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rst Northeast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Shih,Chilin(石基琳)(1993)Relative prominence of tonal targets. The 5th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sitics, Newark, Delaware, University ofDelaware. Shih, Chilin(石基琳)& Sproat, R. (1992). Variations of the Mandarin rising tone. The IRCS Workshop on Prosody in Natural Speech No. 92-37, Philadelphia,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Cognitive Scien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hih, Chilin(石基琳)(1997)Declination in Mandarin. In A. Botinis, G. Kouroupetroglou & G. Carayannis (Eds.), Intonation: Theory,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an ESCA Workshop. European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European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thens, Greece. pp. 293-296. Shih, Chilin(石基琳)(1997). “Mandarin Third Tone Sandhi and Prosodic Structure”. In J. Wang and N. Smith (eds). Studies in Chinese Phonology , Mouton de Gruyter. 81-123. Shih, Chilin(石基琳)& Ao B. (1997)"Duration Study for the Bell Laboratories Mandarin Text-to-Speech System". In J. van Santen, R. Sproat, J. Olive and J. Hirschberg (eds.), Progress in Speech Synthesis,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382-399. Shih, Chilin(石基琳)(1999). Tonal variations in connected speech. Presented at Tone, Stress and Rhythm in Spoken Chinese, Prague. Shiu,Huei-shiou/(1990)The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by Mandarin speaking children: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n children from nine months through three years old.M.A.thesis.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Sihong,Yan(司宏岩)Chumin(初敏)Lu Shinan(吕士楠)(1998)The perceptual properties of stable portion of consonants in Chinese.《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So,Lydia K.H.(苏周简开)Cantonese consonant-Vowel interaction:An EPG finding. So L K H,Dodd B.(1995) The acquisition of phonology by Cantonese-speaking children.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2:473-495. So,Lydia K.H.& Robin Thelwall(1996)Development of a Hong Kong spoken Cantonese database.载《第三届全国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内部出版)。 Speer, S. R., Shih, C. & Slowiaczek, M. L. (1989) Prosodic structure in language understanding: evidence from tone sandhi in Mandarin. Lang. Speech 32(4): 337-354. Sproat,Richard & Chilin Shih(1992)Why Mandarin phonology is not stratum-ordered.  Year book of Morphology,185-217. Stewart,J,M, & C. Barach(1981)A study of dissimilarity in distinctive features.译文《语音特征的不相似度研究》(张家騄 译),载《声学学报》1981年3期。 Sun,Guohua(孙国华)(199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rate and vowel segmental coarticulation.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Sun,Guohua(孙国华)(1999)The acoustic Manifestations of Stress Vowel in Sentence.载《现代语音学论文集》(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金城出版社。 Svantesson,Jan-Olof, Acoustic analysis of Chinese fricatives and affricates(史岩,普通话擦音和塞擦音的声学分析,1986),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Vol.14,No.1.53-70. Taft, M. & Chen, H. C. (1992). Judging homophony in Chinese: The influence of tones. In H. C. Chen & O. J. L. Tzeng (Eds.), Language Processing in Chinese,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Tan,Fu(谭馥)(1987)Tone sandhi in the Tianjin dialect.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15:228- 246. Tao,Hongyin(陶红印)(1991)Intonation unit as the basic unit of discourse analysis(语调单位作为言谈的基本单位),载《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Thomas M.Pendergast,山口英哲,论浪速话韵尾塞音的添加。第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 Ting,Pang-Hsin(丁邦新)(1982)Phonological features for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alects.Tsing Hua Journal.14.257-273. To,Cho-yee(1974)On Chinese unaspirated plosives and affricates.JAOS94.2. Todo,A.(1958)The phonemes of Peiping Dialect.Project on Linguistic Analysis.4.1-18. Tsay, Jane and James R. Sqwusch (1993) The interaction of F0 and vowel quality in tonal and nontonal language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 Society of America 95 (5). Tsay,Jane(蔡素娟)& Ting-yu Huang(黄婷女玉 )Phonetic parameters in the acquistition of entering tones in Taiwanese.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109-112页。 Tse,Andrew C.-Y.(1992)The acquisition process of Cantonese phonology-A case study.M.Phil.thesis.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se,John K.-P.(谢国平)(1978)Tone acquisition in Cantonese: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5.191-204. Tse,John K.-P. (谢国平)(1988)Acoustic properties of the coronal affricates and fricatives in Mandarin Chinese:A spectrographic analysis.Taipei:The Crane Publishing Co. Tse,John K.-P. (谢国平)(1989)Degrees of retroflexion and the ‘empty vowel’ in Mandarin Chinese.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May. Tse,Kwow-ping(谢国平)(1990)Anticipatory coarticulation and the perception of nasality in VN syllables,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16. Tse,Kwow-ping(谢国平)(1992)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syllable final [n] and [N],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18. Tse, Kwow-ping(谢国平)(1995) Third tone sandhi in Mandarin Chinese.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 21:175-194. Tse, Kwow-ping(谢国平) (1996) Perception of word tones in whispered speech, Teaching and Research 18:227-244. Tse,Sou—mee(1982)The acquisition of Cantonese phonology. Doctoral.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Tes,Sou-mee and D. Ingram(1989)The influence of dialectal variation in phonological acquisition: a case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f Cantonese.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4. 281-294. Tseng, Chiu-yu(郑秋豫)(1981). An Acoustic Phonetic Study on Tones in Mandarin Chinese. Ph.D. dissertation,Brown University. Tseng,Chiu-yu(郑秋豫)(1988)Some stress related acoustic features of disyllabic words in Mandarin Chinese.《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八本三分。 Tseng, Chiu-yu(郑秋豫)(1990) An acoustic-phonetic study on tones in Mandarin Chinese. Special Publication No. 94. Institute of History &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seng, C. H. and Tsao F. M. (1994) The gap inferiority effect in identifying Mandarin Chinese. Journal of National Chung-Cheng University, Section II, 5 (1):181-204. Tsukuma,Yoshimasa(1985)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ord and sentence prosody: acoustic and perceptual studies in Chinese, Japanese and English.Ph.D.dissertation. The British Library document supply center(BLDSC). Tung,Chau-Hui(董朝晖)(1983)Chinese Syllables and English Syllables.Student Book. Taipei. van den Berg,M.E. (1986)Modern Standaard Chinees: Toon, accent en intonatie.Een handleiding voor het verstaan en spreken: Coutinho. van den Berg,M.E. (1987)Oefeningen bij Modern Standaard Chinese,Tone,accent en intonatie. Muiderberg: Coutinho. van den Berg,M.E. (1991)Lexical tone,and syntactic stress in Chinese:phonetic mapping in Functional Grammar(汉语的词调和句重音:功能语法中的语音映现).载《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van den Berg,M.E. (1992)台湾地区的社会身份与口音变化(Social identity and accent mobility in Taiwan),in: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Phonology,133-152. van Donselaar, Wilma and Jürgen Lentz. 1994. The function of sentence accents and given/new information in speech processing: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normal-hearing and hearing-impaired listeners? Language and Speech 37.4:375-391. Vance,Timothy J.(1976)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one and intonation in Cantonese.Phonetica.33.5.368-392. Vance,Timothy J.(1977)Tonal distinction in Cantonese.Phonetica34.2.93-107. Vance,Timothy J. & Walker,C.A.(1976)Tone and intonation in Cantonese.CLS12.640-655. Walton,Ronald A.Tone,segment, and syllable in Chinese: a Polydimensional Approach to Serface Phonetic Structure.Cornell University.New York. Wan, I.-P. (万依萍)& Jaeger, J. J. (1997). The representation of tone in Mandarin: Evidence from speech errors. 1997 Annual Meeting of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Chicago. Wan, I.-P. (万依萍) (1997) "The Status of Prenuclear Glides in Mandarin Chinese: Evidence from Speech Errors," Papers from  the 33rd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 Wan, I.-P. (万依萍) (1998) "Speech errors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Tone in Mandarin Chinese," Phonology (with Dr. Jeri Jaeger). Wang, H. Samuel. 1995.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Taiwanese Phonology. Taipei: Crane Publishing Co. Ltd. Wang,W.S-Y(王士元)(1967)Phonological features of to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erican Linguistics,Vol.33,No.2.93-105.中文《声调的音位特征》(石锋译,林焘校),载《语言学译丛》第二辑,又载《语音学探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Wang,W.S-Y.(王士元)(1968)Vowel features,paired variables,and the English vowel shift. Language.44.695-708. Wang,W.S-Y.(王士元)(1969)Competing change as a cause of residue.Language. 45.9-25. Wang,W.S-Y.(王士元)(1972)Approaches to phonology.In Sebeok,T.A. ed. Current Trends in Linguistics.Mouton.The Hague. Wang,W.S-Y.(王士元)(1972)The many use of F0.Valdman,A ed. Papers in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to the Memory of Pierre Delattre.Mouton.The Hague.487-503. Wang,W.S-Y.(王士元)(1977)Review of Acoustical Studies of Mandarin Vowels and Tones by M.Howie.Modern Language Journal.41.301. Wang,W.S-Y.(王士元)(1977)The lexicon in Phonological Change.Mouton.The Hague. Wang,W.S-Y.(1979)Language change: a lexical perspective.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 Wang,W.S-Y.(王士元)& Cheng,Chin-chuan(郑锦全)(1970)Implementation of phonological change,the Shuangfeng case.Papers from the Sixth Regional Meeting of the 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552-559. Wang,W.S-Y.(王士元)& Fillmore,C.(1961)Intrinsic cues and consonant perception.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4.130-136. Wang,W.S-Y.(王士元)& Li,K.P.(李功普)(1967)Tone 3 in Pekinese.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Research Foundation.6.1-63. Wang,W.S-Y.(王士元)& Lien,Chinfa(连金发)(1993)Bidirectional diffusion in sound change,in C.Jones ed. Historical Linguistics,Essex:Longman. Wang, Yih-Ru and Chen Sin-hong (1994) Tone recognition of continuous Mandarin speech assisted with prosod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96 (5):2637-2654. Wang,Zhijie(王志洁)(1993)The geometry of segmental features in Beijing Mandarin.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Delaware. Wang,Zhijie(王志洁)(1993)Measuring the degree of nasality for initial and final nasals in Beijing Mandarin.Paper presented at the Fifth North America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Newark,Delaware. Wang,Zhijie(王志洁) (1998)Stress patterns in Beijing Mandarin disyllabic words.A colloquiam presen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s.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Oct.5th. Whalen, D. H. & Xu, Y.(许毅)(1992) Information for Mandarin tones in the amplitude contour and in brief segments. Phonetica 49: 25-47. Whitaker,Katherine P.K.(1955-1956)A study on the modified tones in spoken Cantonese. Asia Major.5:9-36;6:184-207. Wiese,Richard(1997)Underspecification and the description of Chinese vowels.Studies in Chinese Phonology.王嘉龄、Smith Norval eds.Studies in Chinese Phonology.Walter de Gruyter.Berlin. Wong,Maurice K-S(1981)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one change in Contonese: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CLS.17.419-430. Wong,Maurice K-S(1982)Tone change in Cantonese.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Wright,Martha(1983)A metrical approach to tone sandhi in Chinese dialects.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Massachusetts. Wu, Zongji(吴宗济)(1988) Tone-sandhi patterns of quadro-syllabic combinations in Standard Chinese. Report of Phonet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CASS), Beijing, China PL-ARPR/1988: 1-13. Wu, Zongji(吴宗济)(1990). Can poly-syllabic tone-sandhi patterns be the invariant units of intonation in spoken Standard Chinese? ICSLP 90.(国际口语信息处理会议论文集,神户) Wu,Zongji(吴宗济)(1994)Further experiment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hrasal contours under different range registers in Chinese intonation.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rosody. Yokohama, Japan.(日本横滨) Wu,Zongji(吴宗济)Sun Guohua(孙国华1989)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articulation of unaspirated stops in CVCV contexts in standard Chinese.(普通话CVCV中不送气塞音的协同发音实验研究),《语音研究报告》,语言研究所。 Wu, J. (1999). The matrix and parameters of the "jiugong-modes" of the Chinese basic intonation. Tone, Stress and Rythm in Spoken Chinese, Prague. Xu, C. X., Xu, Y. & Luo, L.-S. (1999). A pitch target approximation model for F0 contours in Mandarin.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San Francisco. Xu,Daming(徐大明)(1992)A sociolinguistic study of Mandarin nasal variation.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Ottawa. Xu,Daming(徐大明)(1993)Unexceptional irregularities: Lexical conditioning of Mandarin nasal deletion.Diachronica X,No.2.215-236. Xu,De Bao(许德宝)(1991)Mandarin tone sandhi and the interface study between phonology and syntax.University of Illinois.Champaign-Urbana.Ph.D.dissertation. Xu,De Bao(许德宝)(1993)Mandarin tone sandhi in lexical phonology.Paper delivered at the NACCL-5,University of Delaware. Xu,De Bao(许德宝)(1996)On the prosodic structure of a sentence.In: ICCL-4 and NACCL-7 Proceedings (ed.) by Cheng,Tsai-fa and Yafei Li and Hongming Zhang. Xu, Y.(许毅)(1991) Depth of phonological recoding in short-term memory. Memory & Cognition 19(3): 263-273. Xu, Y.(许毅)(1993). Asymmetry in contextual tonal variation in Mandarin.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gnitive Aspect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aipei, Taiwan. Xu, Y.(许毅)(1993). Contextual Tonal Vari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Xu, Y. (许毅)(1994). Asymmetry in contextual tonal variation in Mandarin. In I.H.-W. Chang, J.-T. Huang, C.-W. Hue & O. J. L. Tzeng (Eds.),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aipei,Taiwan, 1. pp. 383-396. Xu, Y. (许毅)(1994)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coarticulated tone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95: 2240-2253. Xu, Y. (1995). The effect of emphatic accent on contextual tonal variation.The 13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Stockholm. Xu, Y.(许毅)(1997) Contextual tonal variations in Mandarin. Journal of Phonetics 25: 61-83. Xu, Y.(许毅)(1998) Consistency of tone-syllable alignment across different syllable structures and speaking rates. Phonetica 55: 179-203. Xu, Y.(许毅)(1999) Effects of tone and focus on the formation and alignment of F0 contours. Journal of Phonetics 27: 55-105. Xu, Y.(许毅)(1999). F0 peak delay: When, where and why it occurs.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San Francisco. Xu, Y.(许毅)& Kim, J. (1996) Downstep, regressive upstep, H-raising, or what? -Sorting out the phonetic mechanisms of a set of "phonological" phenomena.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00, Pt 2: 2824. Xu, Y.(许毅), Liberman, A. M. & Whalen, D. H. (1997) On the immediacy of phonetic percep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8: 358-362. Xu, Y.(许毅)& Wang, E. Q. (1997). What can tone studies tell us about intonation? In A. Botinis, G. Kouroupetroglou & G. Carayannis (Eds.),Intonation: Theory, Models and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an ESCA Workshop. European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European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Athens, Greece. pp. 337-340. Xu, Y.(许毅)& Wang, Q. E. (1997). Components of intonation: what are linguistic,what are mechanical/physiological?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ice Physiology and Biomechanics, May 29 - June 1, Evanston, Illinois. Yan,Jingzhu(颜景助1992-1993)A study of the vowel formant pattern and the coarticulition  in the voiceless stop initial monosyllable of standard Chinese.(普通话清塞音声母音节中元音共振峰模式及其协同发音研究),《语音研究报告》(1992-1993)。 Yan,Jingzhu(颜景助)(1998)A study of the formant transitions between neighboring syllables in the sentences of read speech.《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Yang,Shun-an(杨顺安)& Xu,yi(许毅)(1988)”An acoustic-phonetic oriented system for synthesizing Chinese”, Speech Communication. 7:317-325. Yang, S. A tonal model for synthesizing polysyllabic words and phrases in Standard Chinese. Yang,Paul Fu-mien,S.J.(1974) Chinese Linguistics: A Selected and Classified Bibliograph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au,Shunchiu(1987)The visualisation of time in oral language----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nglish and Chinese.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16.119----33. Yin,Y.(殷允美)(1989)Phonological aspects of word formation in Mandarin Chinese.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Yin,Y.(殷允美) (1991)Some Major Issues in Mandarin Tonal Phonology.Taipei: The Crane Publishing Co. Yip,Moira(叶莫娜)(1980)The tonal phonology of Chinese.Doctoral dissertation.Ph.D. dissertation. MIT. Yip,Moira(叶莫娜)(1982)Reduplication and C-V skeleta in Chinese secret languages. Linguistic Inquiry.13.637-661. Yip,Moira(叶莫娜)(1982)Word and phrase stress in Mandarin.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论文,北京。 Yip,Moira(叶莫娜)(1989)Feature geometry and cooccurence restrictions.Phonology.6. 340-374. Yip,Moira(叶莫娜)(1989)Contour tones.Phonology.6.149-174. Yip,Moira(叶莫娜)(1990)The phonology of Cantonese loanwords: evidence for unmarked settings for prosodic parameters. In Jerry Packard(ed.), New directions in Chinese Linguistics.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Yip,Moira(叶莫娜)(1991)Prosodic Morphology in Four Chinese Dialects.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tics.1.1.1-36. Yip,Moira(叶莫娜)(1992)The spreading of tonal nodes and tonal features in Chinese dialects.In Buszard and Welcher et al.,157-166. Youeng,Sally Wai Sze(翁惠思)An electropalatographic study of gestural overlap in consonant sequences.《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Yue-Hashimoto, Anne O.(余霭芹)(1986)Tonal flip-flop in Chinese dialect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Vol.14.No.2. Yue-Hashimoto, Anne O.(余霭芹)(1987)Tone sandhi across Chinese dialects,Wang Li memorial Volumes,Hong Kong:Joint Publishing Co.Vol.1. Zee,D. & Inkelas.(1990)Prosodically constrained syntax.In: the Phonology-syntax Connec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Zee,Eric(徐云扬)(1977)Duration and intensity as correlates of F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36.111-121. Zee.Eric(徐云扬)(1977)The effect of F0 on the duration of [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36.122-127. Zee, Eric(徐云扬)(1978) Duration and intensity as correlates of F0 . Journal of Phoneics 6: 213-220. Zee, Eric(徐云扬) (1980) Tone and vowel quality. Journal of Phonetics 8:247-258. Zee, Eric(徐云扬) (1980) The effect of aspiration on the F0 of the following vowel in Cantonese. UCL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 49: 90-97. Zee, Eric(徐云扬)(1980) A spectr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 Mandarin tone sandhi. UCLA Working Papers in Phonetics 49: 98-116. Zee,Eric(徐云扬)(1980)Peak intraoral air pressure in [p] as a function of F0 in Chinese.Language and speech.27.4. Zee ,Eric(徐云扬)(1985),Sound change in syllable final consonants in Chinese.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No.2. Zee,Eric(徐云扬)(1988)A comparison of the two Yao variatie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tics.Vol.16,No.1. Zee,Eric(徐云扬)(1991)A phonetic explanations of aspiration/unaspiration bi-furcation of the Middle Chinese syllable initial stops and affricates after devoicing,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Language & Linguistics,IHP,Taipei. Zee,Eric(徐云扬)(1993)A phonetic and phonological analysis of Cantonese vowels and diphthongs.Linguitic society of Hongkong. Zee, Eric(徐云扬)(1994) A theory of the bifurcation of the Middle Chinese voiced syllalbe-initial stops and affricates into aspirates and unaspirates after devoicing. 《中国境内语言与语言学》2:173-201. Zee,Eric(徐云扬)(1989)Formant frequency and vowel categorization in Cantonese.《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Zee, Eric(徐云扬)and Ian Maddieson (1980) Tones and tone sandhi in Shanghai: phonetic evidence and phonological analysis. Gloss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nguistics 14:45-88. Zhang,Hongming(张洪明)(1989)Syntactic domain or Prosodic Domain?Proceedings of Mid-America Linguistics Conference,25.Kansas. Zhang,Hongming(张洪明)(1989)The base melody of Danyang tone sandhi.Ms.UCSD. Zhang,Hongming(张洪明)(1989)On directions and tiers of tone spreading.Ms.UCSD. Zhang,Hongming(张洪明)(1989)Chinese tonology:Topics in lexical phonology.Ms. UCSD. Zhang,Hongming(张洪明)(1992)Topics in Chinese Phrasal Tonology.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Zhang,Hongming(张洪明)(1996)On directions and tiers of tone-spreading: A case study of Danyang.Studies in Linguitic Sciences.Vol.26.1/2. Zhang,Hongming(张洪明)& Chen M.Y.(陈渊泉)(1989)Syntactic diffusion hypothesi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u Dialect.1.Hongkong. Zhang,Jialu(张家騄 )(1986) Acoustic parameters and phonological rules of a text-speech for Chinese. In Proceedings of ICASSP, 2023-2036. Zhang,Jialu(张家騄)(1994)Phonetic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spoken Chinese. Proceedings of ISSIPNN.Hong Kong. Zhang,Jialu(张家騄 )(1999)Subsyllabic tone units for reducing physiological effects in automatic tone recognition for connected Mandarin.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onetic Sciences, San Francisco. Zhang,Jia-lu(张家騄 ) & Fang Zhi(方至)(1983)Some research on the perception of Chinese Speech Sounds, Issues in Congnition, Proceedings of a Joint Conference in Psychology.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Zhang,Jialu(张家騄 ),Lü Shinan(吕士楠) & Qi Shiqian(齐士钤)(1982)A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perceptual feature of Chinese speech sound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10.No.2.189-206. Zhang,Jialu(张家騄 )& Qi,Shiqian(齐士钤)(1982)On the dynamic spectra of speech. FASE/DAGA’82. Zhang,Zheng-sheng(张正生)(1988)Tone and tone sandhi in Chinese.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h.D.dissertation. Zhang,Zheng-sheng(张正生)(1991)Citation tone in the wider contex of grammar(在更宽的语言环境中研究字调).载《语言研究》1991年增刊(汉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Zhou,J.(周晋英)(1995)An optimality theoretic approach to r-retroflexion in Beijing Mandarin.MA thesis,Tianjin Normal Universty. Zhou,Xiaolin(周晓林)(2000)Phonology in lexical processing of Chinese:Priming tone neighbours.《心理科学》2期。 Zhou, Xiaolin(周晓林)and William Marslen-Wilson(1997)"The abstractness of 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Chinese mental lexicon." In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Chinese and Related Asian Languages, edited by Husan-Chih Chen. Hong Kong: Chinese U. of Hong Kong. Zhu,Xiaonong Sean(朱晓农)(1998)Tone sandhi on Shanghai disyllabic compouds without an intervocalic consonant.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城市大学)。 Zu,Yiqing(祖漪清)(1997) Sentence design for speech synthesis and speech recognition database by phonetic rules, EuroSpeech’97, Vol. 2, 743-746.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